史可程乃史可法的弟弟,崇祯十六年庶吉士,和方以智交情颇深,刚才方以智使眼色,读完之后,他已大概明白了什么,于是挑眉回问。~e/z\k!a/n.s`.!c?o?m+
方以智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上座的刑部右侍郎姚思孝又挑了挑眉,意思你去试试同考官,看看手中的卷子如何?能否过关。
史可程眼珠子乱转几圈,当即朝方以智点点头,随即,将试卷铺就在自己的案上,提笔圈出精彩之句圈出,书就评语。
‘立意新颖,佳句颇多,当取。’
然后,起身向姚思孝走去。
听闻有人前来,姚思孝抬头一看,是史可程,便笑道:“赤豹又有荐卷了?”
“正是,大人请看,正是此文章,观点新颖,文武兼济,佳句频出,而且经典引用极为恰当,下官以为,不取实在可惜,请大人荐之。”史可程奉上试卷,拱手说道。
“哦?我看看如何新颖。”姚思孝笑容不变,细细观之,少顷,就已看完,不同于方以智和史可程二人的表情变化,姚思孝面色不变,依然带笑。
“嗯。珊芭看书徃 免肺阅毒。。确实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可惜,略有偏题。”姚思孝点评道。
“大人,下官以为,并不算偏题,中堂大人有言,取以武证道的佳文,并未言文武并济不可,再者,下官以为,此言才是正道正解。”
“就算不以文御武,以德治国,也不能偏激背道,以武侧重,是以,下官以为,就算不能以此文为首,也不当落地,还请大人明鉴。”
房中不少人都已经停下手中活计,闻言皆是点头认可,虽然要求是彰武功,主镇压,但其实大家还是认可以文御武。
现在虽然以文御武者不能取,让很多优秀的文章落地,但此文论述文武并济,并非倡文,也没有抑武,算起来,还真可以说勉强在宗旨之内。
姚思孝也是翰林出身,而且是东林人氏,他看似在台上漫不经心,品析佳文,实则那些文章早就在拿上来的时候就看过了。
现在没有人拿上来新的荐卷,他不过是对着之前的卷子发呆,假装鉴赏,而恰恰,刚才两人的小动作,全都落入了他的眼中。
东林对复社,自然有天然亲近感,见复社大才子方以智极力推荐,他自然知晓其中缘由,此次复社参加会试的可不少,以某些字体结尾的默契卷,屡见不鲜。丸夲鰰栈 免沸岳毒
但此卷他却没有发现,一时间也是拿捏不准,到底是默契卷还是真的对此卷惋惜,或者本身就对题目抱有成见,想以此抨击题目,稍稍挽回文臣地位?
姚思孝思虑良久,考虑颇多,方以智的父亲,正是此次副主考,史可程的哥哥,乃是军阁阁老,背景都颇为不凡,自己何不卖个面子试试呢?
若是方孔炤否了,也无伤大雅,自己卖面子了,是你爹否定的,回家你们爷俩慢慢算账吧。
于是姚思孝抬头,深深的看了一眼方以智,正在关注姚思孝决定的方以智毫无准备,一时被看的有些心虚,忙强扯笑容,拱手示意。
姚思孝笑着对他慢慢点了点头道:“此言也有些道理,本官身为考官,当不阻仕子功名路,既然有道理,也没有违背总裁要求,本官也以为然,稍后看看副总裁如何决定吧。”
说完话,姚思孝收回目光,而方以智也已了然,姚思孝早就看透一切,这是卖自己面子,哦不,卖父亲面子,这才通过的。
姚思孝低头写了个荐字,然后圈点评语书就,放在了一旁的中卷当中,史可程见状,拱手道:“下官多谢大人认同,下官回去阅卷了。”
“嗯,去吧。”
时间荏苒,匆匆而过,很快,已经日落西山,房间中变得昏暗起来,试卷已经看不太清了。
“铛铛铛。。。”恰在此时,外面院子传来锣声。
姚思孝将今日荐卷和落卷收拾一番,开口道:“好了,今日阅卷到此结束,诸位整理一下手头的卷子,做好分类,前往中堂存放。”
“哎呀。。。终于又一天完了,我这老腰都要老眼昏花了。。。”侍读学士刘理顺伸个懒腰感叹道。
“呵呵,曲学士当真是阅卷阅糊涂了,腰怎么可能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