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反复思量刘文静的话,越想越觉得有理。
但要真正起事,首先得说服自己的父亲。
一日,李世民瞅准时机,来到李渊面前,神情郑重地说道。
“父亲,如今皇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己然是战场。若父亲只满足于眼下的身份地位,可天下贼寇横行,朝廷严刑峻法,咱们随时都有危亡之忧。倒不如顺应民心,在晋阳起兵,或许还能转祸为福,此乃天赐良机啊!”
李渊听后,大惊失色,怒声呵斥道。
“你怎么能说出这般大逆不道的话!你信不信我现在就把你抓到官府去,免得连累全家!”
李世民毫不畏惧,目光首视李渊,镇定地说。
“父亲要告便去告吧,儿臣不怕死,我是看到天下局势如此,才为家族和天下百姓考虑,提出这建议。”
李渊自然不会真的将儿子送去官府,只是叮嘱他以后切莫再提此事,免得牵连家人。
然而,李世民并未就此放弃。
不久之后,贼寇的警报愈发紧急,李世民再次找到李渊,进谏道。
“父亲,如今盗贼日益增多,遍布天下,您受皇上诏令去讨贼,可贼寇哪能杀得完?”
“若是贼寇剿不完,您最终还是会被问罪,况且如今社会上都传言姓李的要兴起当皇帝,己引得皇上猜忌。”
“郕公李浑,并无罪过,不也被满门抄斩?父亲就算真把贼寇都消灭了,立下大功,恐怕不仅得不到奖赏,反而会更快招来杀身之祸。”
“儿子反复思量,唯有起兵这一条路,才能解救咱们于危难之中,还望父亲不要再犹豫了!”
李渊这次没有立刻拒绝,他又何尝不明白李世民说的都是事实,可他并没有答应,而是长叹一口气,无奈地说。
“为父昨晚仔细想了你的话,确实有些道理。只是如今家人都还在河东,此事关系重大,不可操之过急,还得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