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民间奇案故事选集 > 第81章 知 县 被 害 案

第81章 知 县 被 害 案

嘉庆十三年冬,寒风如刀,肆意刮过淮安城。本文搜:美艳教师 myjschina.com 免费阅读淮安府衙后院,那株老槐树在浓重夜色里影影绰绰,透着几分阴森。突然,一声惊恐尖叫划破寂静,打破了夜晚的平静。众人闻声赶来,只见老槐树上吊着一人,浑身青紫,死状惨烈。死者正是刚赴任山阳知县仅三个月的李毓昌,他来自山东即墨,是个年轻有为的进士。在他的官靴中,一封遗书歪歪扭扭地写着:“淮安发大水,三十万救灾银子全被贪了,我以死表明心志。”官府很快对外宣称,李毓昌是在核查赈灾银途中“上吊自杀”。

但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钦差大臣总觉得此事疑点重重,心中的疑虑如野草般疯长,于是命人开棺验尸。就在棺材被撬开的瞬间,一股刺鼻的苦杏仁味扑面而来,令人作呕。这一惊人发现,如同拉开了罪恶的大幕,将两江总督及九个府官员参与的特大贪污黑幕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世人眼前。这便是震惊朝野的“淮安奇案”,一桩被称作“嘉庆朝第一大案”的特大贪污案,最终五十六人被送上断头台,它宛如一把利刃,狠狠划开了清朝官场腐败的脓疮。

回溯至嘉庆十三年那个阴霾密布的夏天,淮安城遭遇了灭顶之灾。黄河在清江浦段突然决堤,汹涌的黄水如脱缰猛兽,咆哮着奔腾而出,瞬间将西州十八县吞噬。运河两岸曾经肥沃的稻田,眨眼间沦为一片汪洋,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

朝廷紧急拨下三十万两赈灾银,期望能解百姓燃眉之急。然而,这些救命钱却被贪官污吏层层盘剥。饥民们在城墙根下饿得奄奄一息,瘦骨嶙峋的双手无力地伸向天空,绝望地等待着救助。可另一边,山阳县令王伸汉却在大肆挥霍这笔救命钱。他打造的鎏金马车奢华至极,车厢内镶嵌着温润的和田美玉,每一块都价值连城;车轮包裹着珍贵的暹罗犀牛皮,坚固又华丽;车辕上的鎏金螭首,单这一处装饰就耗费了八千两银子,奢靡程度令人咋舌。

此时,新科进士李毓昌奉圣旨前来调查赈灾事宜。他带着书童李祥、厨役包祥住进驿馆。为了摸清真相,李毓昌乔装打扮成衣衫褴褛的灾民,混进粥厂。眼前的景象让他气血翻涌,怒火中烧。所谓的赈灾粥,稀得如同清水,勺子轻轻一捞,底下全是厚厚的沙子和谷壳,根本无法饱腹。当天夜里,王伸汉派师爷送来五百两银票,妄图用金钱堵住李毓昌的嘴。李毓昌为人刚正不阿,他毫不犹豫地将银票扔出窗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这份贿赂。

回到房间,李毓昌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下所见的种种乱象:城西粥厂的米一半掺着糠秕,根本无法食用;城南登记的赈灾名册上,竟有许多死人的名字,这些冤魂在生死簿上也无法安息;县衙库房里装赈灾银的箱子,底下全垫着青砖,以假充真,胆大妄为。李毓昌并不知道,他这一正义之举,彻底触动了一张笼罩江南的贪腐大网。从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铁保,到漕运总督,从淮安知府到各个州县的小吏,整个江苏官场早己被贪腐的污水浸透,无官不贪,无吏不腐,一片乌烟瘴气。

九月十六日的夜晚,月色如水,洒在醉仙楼的飞檐斗拱上,本应是良辰美景,可楼内却暗藏杀机。王伸汉在这里精心摆下了一场鸿门宴。雕花屏风后,八个手持刀斧的大汉屏息敛气,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冷酷与凶狠,只等一声令下,便会如恶狼般扑出,取人性命。

桌上,那个嵌银的酒壶在烛光下闪烁着诡异的光,里面藏着致命的秘密。给李毓昌倒的酒里,混合了砒霜和鹤顶红这两种剧毒。据后来厨役包祥交代,李毓昌仅仅喝了三杯,便感到一阵剧痛从喉咙蔓延至全身。他的眼睛瞬间变得血红,仿佛要滴出血来,双手疯狂地抓着喉咙,想要撕开那束缚呼吸的痛苦。他的身体剧烈颤抖,口中发出含糊不清的呻吟,可声音很快被淹没在这罪恶的夜里。

这些人假意扶起痛苦挣扎的李毓昌,将他送回驿馆,实际上却把他按在床上,又强行灌下更多毒药。到了子时三刻,万籁俱寂,书童李祥用打湿的湖绸,精心伪造出上吊自杀的现场。他掰开李毓昌的手指,塞进一些槐树皮屑,伪装成挣扎的痕迹。这场谋杀策划得极为周密,从毒药的选择上,砒霜让人急性中毒,迅速夺走生命;鹤顶红则延缓尸斑出现,迷惑众人。在痕迹伪造上,湿绸收缩形成的勒痕与真上吊十分相似,几可乱真;笔迹模仿上,王伸汉花重金请绍兴师爷临摹,可还是在遗书中的“苟”字上多写了一横,留下了破绽。

不仅如此,他们还打通了司法环节。仵作收了二百两银子,便昧着良心给出“无异状”的验尸报告。知府王毂大笔一挥,就草率地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