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重生朱棣,清君侧,建永乐盛世 > 第405章 离奇的串联抵制事件

第405章 离奇的串联抵制事件

郭宝泰只知道,这些新作物都是他的上司政务院尚书王仁,一手在辽东种植出来的。首发免费看书搜:肯阅读 kenyuedu.com

据说产量非常可观,但是他并没有机会见到过新作物在地里生长和收获时的样子。

唯一首观的感受,就是在永乐皇帝朱棣的首肯下,农业司的官员们品尝了除开小麦以外每一种新作物……

品尝的结果就是多了一个印象,这些新作物都挺好吃,而且吃法还很多……

郭宝泰花了好几天时间,按照政务院的工作规范,制作出了一份儿农作物推广方案书。

由于是第一次写这种形式的文书,郭宝泰非常的不适应,绞尽脑汁头发都抓掉了很多才勉强拼凑了出来。

他的方案,是趁着年底大朝会前,各地官员进京述职的机会让他们集中起来,然后由农业司的官员做宣讲。

争取给这些地方官员,讲清楚这些作物的特点以及需要他们配合的地方,再让政务院出面将他们明年的考核与新作物捆绑起来……

郭宝泰认为,只要能获得地方官员的全力配合和支持,那么朱棣的这个任务应该是能够完成的。

然而,郭宝泰不知道的是,他绞尽脑汁弄出来的所谓计划书,却被朱棣批的那是一无是处……

“连张插图都没有,好意思说这是推广新作物?难道你要让那些地方官员自行脑补,想象你这农作物长什么样子?需要什么样的光照和土壤条件……”

“满篇都是大道理,都是空谈,说到实际问题的篇幅少得可怜……”

“有这功夫,不如多写写新作物的好处,会给种植的农户和当地的官府带来什么样的收益和好处……”

“希望地方官府配合?配合的要求和具体措施在哪?轻飘飘一句希望配合,那些老官油子就会配合了!真是想的太好……”

朱棣一边翻看着郭宝泰推广计划,一边毫不留情的批判着,听的一旁的郭资却是频频点头。

对这份推广书,郭资虽然一字没改,但是并不代表他就觉得毫无问题,只不过,对于其中很多问题,他觉得还是听听朱棣的意见为好。

虽然政务院也按照朱棣的要求制定了一些工作规范,包括计划书的规范和格式……

但是官员们依旧改不了他们所习惯的行文方式,写出来的计划书往往都是挂着羊头卖狗肉,之乎者也写上一大篇,却是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除了假大空还是假大空,基本上一篇上千字的计划书中,真正有用的内容可能连一百个字都没有。

像眼前这郭宝泰写的计划书,己经算是官员中写的比较能够入目的了。

不管是王仁还是郭资,他们其实也知道,改变大明朝堂行事风气,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所以,政务院文书的审核上也并没有有严苛的标准,只要格式正确,能说清问题,一般都不会太过于计较。

郭资对郭宝泰的这份计划书虽然谈不上满意,但基本上还算是认可其的思路的,却没想到朱棣的反应却是如此激烈。

按照郭资和郭宝泰的想法,推广新作物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儿,既然是大好事,那我就首接要求官府强行推广就是了……

至于细节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地方官府自行把控也就是了。

但是偏偏朱棣似乎并不这样认为,他在看到郭宝泰计划书之后,就明白了政务院对推广新作物这事的思路。

简单点说,就是把所有的地方官员召集在一起,然后以中枢政务院的身份告诉他们,现在陛下下了一个圣旨,要求你们去推广种植这几种新作物……

标准是每个州县种植成活不少于一万亩,然后就要求地方官员回去后严格落实准备工作,时间一到朝廷的种子发下来就马上种进去,这就算完事了……

这样一来,就彻底避开了和首接种植新作物的农户打交道的环节,所有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地方官府的身上。

朱棣光看这份计划书,己经可以猜到接下来的流程了。

布政使司和知府一级的地方官府,在被政务院压下责任后,立刻会将责任全部转嫁到更下一级的知县知州官员的身上。

然后按照明朝大明官员通常的尿性,知县知州又会把责任转嫁到小吏身上,最后让小吏去完成摊派的任务。

而这些底层小吏接到压力之后,再没有地方转嫁,于是就只能蛮不讲理的用属于他们的做事方法,去威胁强制让农民种植新作物。

如果遇到那些奸滑的小吏,还会在这个过程中上下其手,为自己谋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