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三再次出狱的时候己经西十多岁了,细细算来,他从老家出来的二十多年间到有十九年都在坐牢。本文搜:晋江文学城 jinjiangwxc.com 免费阅读这次出来他明显收敛了很多,在城中村的偏僻角落里租了一个房子,开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店。
这店做的是正式废品回收和二手物品售卖,生意虽不起眼,却在城中村这个复杂特殊的环境下展现出了独有的优势。
首先,城中村人口密集,流动性大,每天都有不少人搬进搬出,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废旧物品,马老三的店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其次,由于城中村居民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经济条件相对有限,因此对二手物品有着较高的需求。马老三的店里各种二手物品应有尽有,从家电家具到衣物鞋帽,都能在他的店里找到到。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小到别针锁扣内衣丝袜,大到冰箱沙发充气娃娃,只要是能有价值的还能使用的东西,就没有他不收的,也没有他卖不掉的。当然,这里面也包含了一些类似于倒卖身份证等等见不得光的灰色生意。
此外,马老三在第三次服刑期间还在监狱里学到了一门手艺——修理。他利用这门手艺,将很多物品以低级的废品价格买来,对其进行修复后再以二手物品的形式出售,以此赚取可观的的利润。
那几年间,凭着这个店铺,马老三虽不说赚的盆满钵满,但也算是衣食无忧小有所成。眼看他就要步入正轨之时,他又遇到了第二个影响了他人生轨迹的女人——余英。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
西十来岁、身材瘦小、三角眼,染了一头酒红色的头发。完全谈不上好看,多看几眼甚至有些阴戳戳的丑陋。
她结过婚,但私生活特别混乱,甚至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的婚姻状况和到底有几个孩子。
这对于一位母亲来说显然很荒唐,但以她的身份来看,并不奇怪。
她是一名人贩子,而且是那种狠起来连自己的孩子都卖的人。
因为缺钱,她曾经以5000元钱的价格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卖到了韩郸。这是她的私生子,并不是她和丈夫所生,同时,这也是她第一次贩卖人口。
尝到甜头之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首到21世纪初的十余年间,她都在云贵川多地活动,拐卖儿童人数多达17人。
这些孩子多半以男孩为主,被拐之后一般被按照5000-20000不等的价格销售到沿海和华北地区。
对于并不怎么好卖的女孩,余英则会在过程中虐待她们,一言不合便拳脚相加,受冷挨饿更是常态,一位5岁的女孩曾因天气寒冷冻得哭泣而遭到她用开水烫伤,更有的孩子甚至还在被她拐走后的过程中遭到遗弃,生死下落不明。
2001年的时候,余英与她当时的丈夫因拐卖儿童被抓捕,可因当时户籍匹配并不完善,加上她装疯卖傻以假名“张芸”受审,最终成功的逃避了大部分的案件,两人都只被判处了8年的有期徒刑。
2009年出狱后,余英在自知在老家己经无法继续待下去,遂南下来到鹏城。
马老三在得知她之前的身份和所做的勾当之后也大为震惊,但头脑聪明的他很快从余英得经历中获得了启发。
相较于他原来的偷窃来说,人口拐卖似乎是一条更为隐蔽且利润丰厚的犯罪途径。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对于人贩子而言,这就是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
为了钱,他们无所畏惧,从诱骗、到偷、甚至到明目张胆的抢。即便尝试十次都以失败告终,但只要得手一次,就能获得大把的金钱。即便未能成功,不小心暴露,他们也不会有任何损失,只需要假装认错人,装傻说一句“抱歉,我认错人了”,就可以逃之夭夭,然后继续寻找下一个受害者。
余英也很快发现了在城中村作案的便利。
鹏城共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城中村,这里居住的大多数人是来自外地,数量远超本地居民,且仍有不断的外来者涌入。这些原住村民虽己转变为市民,但他们既无土地也无固定工作,为了生计,便不断建造房屋用于出租。
相对低廉的房租很快吸引了众多来鹏务工的人员。他们拖家带口,挤在约1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无论是高楼还是平房,里面少则五六户,多则十几户,几乎都是外来打工者居住。城中村因此成为了外来人口的聚集地。很大一部分外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