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轻柔的风从背部升起,带着李明的情感和思绪,缓缓地流淌。那风温柔地拂过李明的身体,直至头顶,然后再到达前额的眉头间,从那里散发出去。每当李明观察到这种感受,他可能会感到头部疼痛,这是一种身体发出的信号,提醒李明在禅修的道路上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但李明不应因此而停止注意力,因为每一次的疼痛都是成长的代价,都是李明与内心更加紧密相连的证明。
一些禅修者曾尝试过其他修持方法,也体验过这种胸口刺痛的感受,但并不知道其原因,最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放弃了继续练习。然而,对于那些有幸经历过这种胸口刺痛的修习者来说,他们无疑是幸运的。李明建议他们不要害怕,而应继续保持坚定的信念,将注意力集中在这种感觉上。
实际上,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这种胸口刺痛感与李明采用移动手掌的方法所带来的感受并无二致。无论李明选择何种方法,最终都导向相同的体验。而这其中,决定因素在于正确的理解。李明需要在禅修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思考,理解这种感受背后的深意,它不仅是对身体的觉察,更是对内心的深度洞察。而这种方法(移动手掌),更像是获得“正知”的一条捷径,它引领着李明踏上探索内心奥秘的旅程。
以放松的坐姿,有条不紊地专注于这个方法,对于此刻李明所感受到的一切,只需明晰地觉察并接纳它们。不要对它们进行评判,不要试图抗拒或逃避,因为这些都是李明内心真实的声音,是李明与宇宙之间最真实的对话。李明应放下对世间一切的执着,那些曾经让李明魂牵梦绕的功名利禄,如同过眼云烟,在时间的洪流中渐渐消散;那些让李明心生烦恼的恩怨情仇,也不过是李明内心投影出的幻影。无牵无挂,让自己的心像一片轻盈的羽毛,在微风中自由飘荡。
不让心追忆过去或憧憬未来,因为过去已成往事,无论曾经是欢笑还是泪水,都已成为记忆中的一部分,无法改变;未来还未到来,无论李明如何规划、如何想象,它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此刻,作为一个修习者,李明必须全神贯注地觉察内心所经历的每一个瞬间,就像一位敏锐的摄影师,在生活的舞台上捕捉着每一个珍贵的画面。通过深入的内观智慧洞察,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琐事之外的真理和智慧。
一次又一次,禅修者应这样持续练习。胸口中心的刺痛感受至关重要,当一个人能够清晰地觉察到这种感觉,并保持专注,这种感觉会愈加强烈,使禅修者对内观的敏感性和接纳性增强。这就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李明内心深处那扇隐藏的门,让李明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坐禅过程中,有时臀部会出现不适、麻痹或其他感受。这些感觉也可以作为专注的对象。禅修者应尽量观察这些感觉,越专注越好。无论它们是麻痹、灼热、刺痛等,李明越关注它们,这些感觉就会越强烈,但最终会逐渐消退。这就像是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当李明勇敢地面对它们,用心去感受它们的存在,它们就会在李明内心的力量下逐渐瓦解。
这些感觉可能会反复出现,与胸口传来的感觉相互交织,李明不应害怕,而应继续观察这些感觉。每一次的交织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李明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经过一段时间,李明会发现这种胸口的刺痛变得越来越明显,同时李明的敏感性和正知也会增强,他能觉察到当下的感受和自己的反应。所有从臀部传来的感觉以及从移动的手掌中传来的感觉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李明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透过它们,李明能看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样子。
如前所述,禅修者必须持续专注于此胸中的感觉,让这份专注成为李明禅修路上的明灯,照亮李明前行的方向。
除了坐姿,李明还可以用站姿、步行、躺卧,甚至在身体稍作小移动时进行禅修。禅修,不仅仅是一种身体姿势的摆放,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随时与内心对话的方式。每一个姿势和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修习禅定的工具,帮助他更好地探索内心的奥秘。
李明应接纳并享受每一种姿势和活动带来的感受,同时保持对当下的敏锐觉察。无论是站姿、步行、躺卧还是其他微小的动作,都是生活给予李明的礼物,让李明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自己。
赤脚站立,让脚板平稳地接触地板,就像树根深深地扎根于大地,让李明感受到大地的坚实与温暖。保持身体直立,如同山峰般屹立不倒,展现出一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双手互握,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