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侯,以往多有冒犯之处,还望您大人有大量,多多包涵!”
“正是!陈侯,过去是兄弟们做事欠考虑,好在尚未酿成大祸,还请您高抬贵手,莫与我们这些粗人计较!”
“没错没错!还望陈侯海涵!往后但有驱使之处,兄弟们定当赴汤蹈火,绝无二话!”
“正是此理!往后只要陈侯一声令下,哪怕是刀山火海,兄弟们也绝无半句推诿!”
“陈侯,这杯酒敬您!饮下此酒,往后咱们就是过命的兄弟!”
陈府之中,一众勋贵不请自来,不仅自带酒菜,甫一见到陈锋,便争先恐后地赔礼道歉,随后更是轮番敬酒,热情得令人咋舌。*r·a+n′t?x¢t../c¨o¨m¢
这般阵仗,直把陈锋与陈怀义父子俩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只见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永嘉侯朱亮祖、平凉侯费聚、荥阳侯郑遇春、南雄侯赵庸等人,一个个熟稔地拍着胸脯称兄道弟,斟酒、敬酒、仰头一饮而尽,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仿佛与陈锋早已相识多年。
陈锋与陈怀义对视一眼,眼中均闪过一丝异色。
这一众勋贵的行径,活脱脱就是那随风摇曳的墙头草,哪股风强便往哪边倒。
父子二人心中明镜似的,怎会瞧不出这些人的心思?
无非是如今陈锋权势滔天,在朝堂之上一言九鼎,他们妄图借此机会攀附上来;再者,也是担心陈锋秋后算账,这才主动登门示好。
尤其是胡惟庸弹劾陈锋的奏疏被朱元璋驳回,还遭到一番劈头盖脸的痛骂后,这些勋贵更是敏锐地察觉到风向突变。
他们深知,继续追随胡惟庸,无异于踏上一条不归路,当务之急,便是尽快寻找新的靠山。
能在乱世之中从尸山血海中脱颖而出,成为开国勋贵,哪一个不是人精?
他们对局势变化的感知极为敏锐,一旦察觉到胡惟庸失势,便毫不犹豫地转而投向陈锋,企图在陈锋这里寻得庇护。
不得不说,他们在投机钻营这方面,已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而事实也正如陈锋所料。
陆仲亨、唐胜宗等人确实存了这般心思,朱元璋痛骂胡惟庸一事,也着实把他们吓得不轻。
那句“入汝娘,再敢弹劾弄死你”,不仅差点把胡惟庸吓得魂飞魄散,也让这些勋贵们震撼不已。
由此,他们深刻认识到陈锋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堪称稳如磐石,不可动摇。
陈锋遭弹劾,朱元璋非但没有治他的罪,反而为他出头痛斥弹劾之人,还扬言再弹劾便要严惩不贷。
这般情形,在大明朝开国以来可谓史无前例。
认清这一点后,这些勋贵又开始忧心忡忡。
他们担心陈锋会记恨往日的过节,以陈锋如今圣眷正隆的态势,只需在朱元璋耳边轻描淡写地说上几句,便能让他们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于是,经过一番商议,这群勋贵便相约来到陈府,一来向陈锋表达歉意,二来表明忠心,希望能投靠陈锋,日后彼此和平共处,甚至相互扶持。
此前,他们与胡惟庸沆瀣一气,彼此相互照应、狼狈为奸;
如今,他们投靠陈锋,亦是打着同样的算盘。
他们的态度极为主动,主动得让陈锋都有些不知所措。
不过,陈锋向来秉持着“伸手不打笑脸人”的处世原则,他本就不喜无端树敌。
即便深知这些勋贵并非善类,陈锋也无意与他们交恶。
在他看来,只要对方不主动招惹自己,自会有朱元璋来收拾这些人,无需自己多费心思。
陈锋轻咳一声,开口说道:“各位侯爷言重了,这般称呼,陈某实在担当不起,也不敢与各位身经百战的侯爷称兄道弟。
说起来,我们之间并无什么恩怨,又何须道歉呢?”
“时候不早了,各位侯爷还是早些回去吧,天色太晚,路上恐有不便。”
陈锋一番场面话说完,并未正面回应他们的示好,只是起身端起酒杯,向众人环敬一圈,一饮而尽,随后便抬手做出送客的姿态。
一众勋贵脸色微微一僵,心中暗自恼怒,暗骂陈锋不识抬举,他们都已屈尊亲自上门,陈锋竟然还如此不给面子。
可无奈陈锋权势滔天,他们得罪不起。
陆仲亨向来为人圆滑,见状赶忙轻咳一声打圆场:“也是也是,陈侯刚从衙门回来,想必早已疲惫不堪。陈侯这般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实乃百官表率、干吏楷模、士子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