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锋的建言可谓切中时弊、高屋建瓴。+w`d?s,c¢w¨.·n¢e_t^
他提出摒弃恢复中书省旧制的思路,转而将六部尚书擢拔为政务司大臣。
表面上这些官员的品秩未作改动,然而其实际政治地位与手中权柄却得到显著提升。
他建议将此举措确立为定制,如此一来,朱元璋将拥有一个既能精准执行皇命,又不会对皇权决策构成威胁的中枢机构。
相较于后世清朝设立的军机处,这套制度更具创新性与前瞻性。
从制度根源上化解了长久以来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冲突,彻底改变了自丞相制度废除后,皇帝独自承担繁重政务、不堪重负的困窘局面。
并且,政务司大臣虽看似位高权重,实则处于严格的权力制衡之中,其任免、升降皆由皇帝一人决断。
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省去了中书省这一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不仅大幅提升了朝廷的行政效率,更从根本上杜绝了权臣滋生、威胁皇权的可能性。
朱元璋对这一建议极为满意,难掩兴奋地拍着陈锋的肩膀,开怀笑道:“咱真是越来越离不开你了!”
若是旁人听到皇帝这般褒奖之语,定会感激涕零,赶忙伏地叩谢皇恩。
然而陈锋却只是嘴角微微抽搐,露出一抹无奈的苦笑:“陛下可千万别这么想,这偌大的世间,哪有谁离了谁就不行的道理!”
朱元璋闻言放声大笑,全然不顾陈锋的苦恼神情:“那咱可不管,你小子就是老天爷赐给咱的福星,休想逃出咱的手掌心!
你正值青春年少,正好能辅佐咱、标儿、雄英三代帝王。
待到三代英主相继治理过后,咱大明必将强盛到超乎想象的地步!”
陈锋长叹一声,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道:“陛下这是要把我当成不知疲倦的牛马使唤啊!”
朱元璋先是一愣,随即神色变得颇为古怪:“没办法,谁让你办事这般得力,用起来实在顺手!”
陈锋撇了撇嘴,嘟囔道:“臣现在后悔得很,早知道当初就该老老实实等着被陛下流放,就算去那偏远的甘肃,说不定也能保住一条性命。如今留在这朝堂之上,怕是早晚要被活活累死!”
“咳咳”这番直白又略带抱怨的话语,直说得朱元璋尴尬地连连咳嗽。
半晌,朱元璋没好气地狠狠瞪了陈锋一眼:“这说的都是什么浑话!你仔细想想,当初若不是你主动表明身份,你父亲陈怀义早就身首异处,哪还有现在的安稳日子,你小子又岂能好过?”
陈锋一时语塞,无言以对。
是啊,当初自己冒险自曝穿越者的身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营救即将在秋后被问斩的父亲。
毕竟在那个生死攸关的时刻,陈怀义的性命早已被牢牢定在斩立决的文书之上。
沉默许久,陈锋才满脸无奈地说道:
“但陛下也不能把我往死里用啊!我也是血肉之躯,不是铁打的。
再说了,陛下难道就不担心培养出权臣吗?
事事都托付给我,长此以往,就算我本心不愿专权,恐怕也会被人视作权臣啊!”
陈锋虽然心怀壮志,渴望凭借自己的能力改变大明的命运,在这个时代掀起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给这个世界带来意想不到的震撼。
但他对权臣之路却毫无兴趣,甚至排斥。
看看历史上的张居正就知道了,他担任内阁首辅长达十年之久,每日夙兴夜寐,为了推行改革不敢有丝毫懈怠。
可即便如此殚精竭虑,十年改革刚刚初见成效,他便因病溘然长逝。
更悲催的是,他死后仅仅七天,就被自己一手培养的学生万历皇帝抄家灭族,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当真是凄惨无比。
这份血淋淋的教训,让陈锋对权臣的下场望而生畏,坚定了自己绝不踏入这条险途的决心。
朱元璋听完这番话,顿时呆立当场,张大嘴巴久久说不出话来。
陈锋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切中要害,细细想来,确实如此。
若朝中大小事务都由一人决断处理,随着时间推移,即便此人原本没有篡权之心,也难免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甚至有可能发展到随意欺瞒皇帝的地步。
想到此处,朱元璋不自然地干咳了两声,强装镇定道:“瞧把你急的,咱不过开个玩笑罢了。今天咱就给你放个假,回去好好休息吧。”
而在他心底,却已经开始暗暗盘算:看来得尽快找个人来制衡一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