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 第73章 渡河

第73章 渡河

明军行军时,每位士兵都会背负一串烧饼,这是他们的独特创造——以炭火烤制,中间打孔,方便携带。¢q\i!u*s-h¢u?b·a′n¢g,.¢c_o¨m`

与之前相比,这种方式更为便捷。

此外,他们还有种简易的干饭补给,即先焖熟再晾干,食用时只需热水冲泡即可,称为“水泡饭”,原理类似后来的方便面。

因此次行动为速攻,所以只带了穿口烧饼。

杜寒所部被安置在靠近河边的位置,属于外层防线。

对此,杜寒和王鹏早已习以为常,并未觉有何不妥。

作为夜不收出身,这样的环境对他们来说再普通不过。

“王鹏,过来一下。”晚餐后,杜寒叫上王鹏,一同走到河边,两人凝视着宽广的河面。

夕阳映照下,河水泛着粼粼波光,闪烁着迷人的色彩。

王鹏紧跟在杜寒身后一步远,杜寒未发话,他也未敢贸然询问,只能安静地站在那里等待。

许久之后,杜寒才开口:“王鹏,你的水性如何?”

“水性……还凑合吧。”王鹏有些意外,迟疑片刻后答道。

“什么叫还凑合?”杜寒转头瞥了眼王鹏,示意他再靠近些,随后指向宽广的水面,“这样宽的距离,你能一口气游过去吗?”

“一口气游过去?”杜寒的话让王鹏警惕起来,思索一番后回答道,“属下尚可,但属下手下兄弟就不一定了。!l~a\n^l^a*n`x^s...c!o+m~

大人为何如此询问?”

“此战风险不小。

六艘小船一次只能运送少量人马。

即便只有三百建奴尚可应付,若遇大股敌军突袭,过河者恐需弃船逃生。

我若下令不过河自是无事,一旦决定渡河,务必告知所有部下,除我命令外,其余一切指令皆不可听从!”

杜寒神情凝重,王鹏恭敬地点头应允。

途中,杜寒始终在思索一个问题。

在此之前,他对柳河之战的历史记载深信不疑,认为三百努尔哈赤骑兵能以压倒性优势击溃一千七百明军,其败因在于明军不堪一击的实力。

然而,与鲁之甲的骑兵近距离接触后,他发现这些明军骑兵不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士气高昂,堪称精锐部队。

杜寒多次与努尔哈赤交战,单挑之下,他认为这些骑兵并不逊色于对方。

那么,三百努尔哈赤骑兵如何能轻易战胜这些明军骑兵呢?正因为深入观察了明军状况,杜寒对清廷记录的柳河之战产生了质疑。′新+完.本?神~站¢ -已~发¨布-最′新*章^节\

毕竟努尔哈赤一向歪曲史实,参加耀州之战的努尔哈赤士兵可能远超三百人!

次日早餐后,明军按鲁之甲的部署开始渡河。

正如杜寒所料,鲁之甲并未安排杜寒部渡河,首批渡河的是他的千总马吉与周守祯。

这些骑兵均为鲁之甲和李承先的亲信家丁,虽仅八百人,但职位颇高。

马吉与周守祯两位千总的部下总计不过一百零五人。

六艘小船容量有限,每船一次仅载七人七马,往返两次才运过去八十多人。

从耀州城头可见娘娘宫渡口的情况,除了增派少量人手外,无其他异状。

“杜将军,您该安心了吧?兵法曰‘半渡而出’,若敌军人多,此时正可出其不意袭击。

但他没这么做!这表明耀州城内并无几多敌军!”鲁之甲见对岸骑兵已登陆,得意扬扬地夸耀一番。

杜寒闻言只是淡然一笑,既然已经开始行动,再多解释也无济于事,只能静待后续发展。

鲁之甲并未在意杜寒的看法,说完便挥手示意:

“张文举、郝自演听令!你们各自率领所属渡河!”

两位千总迅速上前接令,随后返回召集部属。

加上两位千总,他们共出动二百九十人。

六艘小船缓缓摆渡,直至午后过半才全部完成,共计四百零九人渡河。

未渡河者皆立于岸边观望耀州那边有何反应,对岸骑兵挥舞旗帜联络,信号显示耀州方向并无异常动静。

杜寒也站在河岸高处眺望对岸,只见渡河的骑兵正在清理河边密集的柳树林,以便对岸有更好的视野。

柳树沿河而生,虽繁茂却不甚粗壮,与灌木无异,此乃临水之地柳树之常态,清理起来并非难事。

鲁之甲审视良久,确认无误后欣然下令:“今日暂且休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