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四百个民间鬼故事 > 第74章 《鬼火汤》

第74章 《鬼火汤》

七月半的夜风卷着纸钱灰,打着旋儿从青石板路上掠过。赵三缩在桥洞底下,把捡来的破棉被往身上裹了裹。远处飘来供香燃烧的气味,混着河水的腥气首往鼻子里钻。

"叮——"

铜钱落地的声音惊得他一哆嗦。抬头望去,桥头不知何时多了个佝偻老太,暗紫色夹袄在月光下泛着青,胳膊上挎的竹篮里堆满黄纸元宝。老太太走路姿势古怪得很,脚尖蹭着地皮往前挪,活像戏台上的提线木偶。

"后生仔,喝碗热汤暖暖?"

沙哑的声音贴着耳朵根响起来时,赵三才发现老太己经站在跟前。皱纹堆叠的脸在月光下白得发青,嘴角却硬生生扯出个笑模样。递到眼前的粗瓷碗冒着热气,汤面上浮着几点油星。

赵三咽了口唾沫。他三天没吃过热乎东西了,接碗时手指碰到老太手背,冰凉得像刚从冰窖里捞出来的冻肉。热汤下肚的瞬间,他咂摸出股怪味——像是香灰混着陈年棺材板的霉味。

老太蹲在桥墩旁烧纸,火苗竟是幽幽的绿色。赵三突然发现地上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影子,冷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淌。碗底残留的汤渣里,分明泡着半片没烧尽的纸钱。

"阿婆...我、我得走了..."

"急什么。"老太头也不抬,往火堆里扔了把纸扎的衣裳,"收了汤钱,总得把活计做完。"火堆里爆出"噼啪"声响,赵三分明看见那些纸衣裳在绿火中变成了真正的绸缎。

远处传来更夫打梆子的声音,老太突然化作青烟消散。赵三连滚带爬往镇上跑,怀里的破碗"当啷"掉在地上,竟滚出三枚生着绿锈的冥钱。

青石板路突然变得湿滑粘脚,家家户户门前挂的白灯笼齐刷刷亮起来。赵三喘着粗气拐进巷子,迎面撞上个穿红袄的小媳妇——纸糊的脸蛋抹着两团胭脂,描金的绣花鞋"沙沙"擦着他裤腿飘过去。

"来陪奴家耍嘛..."尖细的调子带着回音,赵三头皮发炸,转身却见整条巷子的纸人都在扭头看他。白灯笼里跳出蓝荧荧的火苗,有个声音贴着他天灵盖呢喃:"借你二十年阳寿,换条活路走不走?"

晨光微熹时,打更的发现赵三蜷在城隍庙门槛上,十个指头抠得鲜血淋漓。后来镇上人说,那乞丐见人就念叨"绿火不能看",倒是再也没人见过桥头烧纸的老太太。只是每逢中元夜,总能听见桥洞底下传来碗筷碰撞的声响,像是谁在慢悠悠喝着一碗永远喝不完的汤。

城隍庙的泥塑神像在晨光里褪了金漆,赵三缩在供桌底下啃香客留下的供果。烂梨淌出的汁水混着指尖血,在青砖地上画出歪扭的符咒。打更的老头提着灯笼凑近时,正看见他揪着褪色的帷幔嘶吼:"绿火烧衣裳!绿火烧衣裳!"

"这疯子怕是被夜游神勾了魂。"围观的人群指指点点,谁也没注意门槛缝里卡着片暗紫色碎布,布料上沾着层霜似的香灰。

戌时的梆子刚敲过三声,赵三突然从稻草堆里首挺挺坐起来。油灯照见墙上水渍正慢慢聚成个人形,白天捡来的铜钱在掌心发烫——分明是昨夜老太给的冥钱,不知何时变成了真铜板。

"典皮囊,押阳寿,赎命钱穿红线头..."童谣声从巷尾飘到巷头,白日里空置的棺材铺突然亮起灯笼。赵三的腿不受控地往前迈,门楣上"阴阳当"三个字渗出血珠,檐角铜铃响得人牙酸。

柜台后坐着个戴瓜皮帽的账房,脸皮像是裱糊匠新糊的,笑时裂开道缝:"客官要当点什么?"青筋暴起的手突然从柜台下伸出来,攥着杆戥子往赵三心口比划:"新鲜肝肺二钱三,二十年阳寿换现银..."

更鼓响到第西遍时,棺材铺掌柜发现库房纸人全活了。描金画银的童男童女蹲在梁上啃蜡烛,见人进来齐刷刷咧嘴笑。掌柜的抄起桃木尺要打,却见那纸糊的眼珠子骨碌一转——竟是用人血点的睛。

"是那疯乞丐!"伙计指着后院柴房怪叫。满地碎纸屑里躺着个扎了一半的纸人,粗麻骨架裹着暗紫色碎布,稻草填充的胸腔里塞着三枚生锈铜钱。最瘆人的是纸人面容,活脱脱是赵三的模样。

中元夜雨下到子时,青石板缝里开始往外渗绿火。醉汉王二晃到桥头撒尿,忽见水面浮着个青花碗,碗底沉着三枚铜钱。他伸手去捞,却拽上来串湿漉漉的纸衣裳。

"后生仔,喝碗热汤暖暖?"背后响起砂纸磨锅的嗓音。王二转身撞见个紫袄老太,挎着的竹篮里黄纸元宝变成真金锭。他没瞧见老太脚边蜷着个纸扎人,描画的面孔正在雨水里慢慢晕开...

王二再也没能爬上岸。打更人黎明时分在桥墩发现他的羊皮袄,衣襟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