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无双典史传 > 第295章 小乙的高光时刻

第295章 小乙的高光时刻

“你说什么?月氏国?”

于承宗霍的站了起来,激动的问道,“宜城县还有月氏国的人?被陈寻抓到了?”

赵虎不知道这位平日里寡言的于少保为何如此激动,但还是恭敬的回答道:“具体情况如何,还是请大人询问宜城县捕头燕小乙吧。!微′趣+晓+税-网. +唔_错~内?容′”

陈寻的公文极长,再附上后面的证据清单,足足有将近百页,赵无咎正在凝神翻阅,无暇抬头,吩咐道:“速速将燕小乙带来节堂!”

燕小乙还是第一次来到如此庄严肃穆,散发着权力气息的地方,不免有一些心中忐忑,但他想起临别时陈寻的交代,深吸了几口气,便镇定了许多,对着高坐的大人们行礼如仪,并无失态。

顾襄是见过燕小乙的,但赵无咎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位精壮的汉子,虽然略有局促,但眉宇之间颇有大气,不愧是陈寻的手下,自带几分胆气。

“燕小乙,你当捕头几年了?”

“回大人的话,小人本是宜城县人,十八岁就进了县衙,当捕快十余年,当捕头也己经五年半了。”

“哦,那你的资历比陈寻还要老,怎么甘愿给他打下手啊?”

“陈参赞目光深远、处事英明,我们在他手下做了许多保境安民的好事,制定不少新的规矩,让宜城县的面貌为之一新。/二/捌,墈′书-王· _首`发`”

“不仅是小人,就连宜城县的百姓也对其心悦诚服,若非如此,此案也不可能如此迅速得到解决。”

面对上官的问题,燕小乙语气平静、不卑不亢,区区捕头能有这样的口才应对,比起赵无咎见过的县令都要出色。

“这次来之前,陈寻是怎么嘱咐你的?”但赵无咎还是要试探一下,便故意问了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

但他显然还是低估了燕小乙,只听他垂首拱手道:“陈参赞并没有特别的交代,只说了西个字:据实以告!”

“哈哈哈,说得好,好一个据实以告!”

赵无咎终于翻完了手中的公文,心中大定,长笑道,“强将手下无弱兵!你就将这个案件处理的前后因果说一遍,也让我们听一听陈寻的本事。”

燕小乙早有准备,便从陈寻领命回到宜城县说起,将其诸般布置以及相应的变化都说了一遍,期间不乏如意会的刺杀、王主簿的大牢谋逆、郑、卢两家的遭遇,宜城县的中毒事件,以及最后在城门口截住了卓西风等极为精彩激烈的片段,令赵无咎等人听的甚是入神,不自觉的频频点头。*咸′鱼!看_书!枉* .蕪_错.内^容.

“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各种势力交错的情况下,在短短半月之内就解决此案,让江南重新归于安宁,陈寻之功固然极大,尔等辅助之功也值得赞许。”

这是来自于江南三省最高长官的赞许,燕小乙自然欣喜激动,但他还是镇定的回答道:“陈参赞时常说,若无顾大人南来巡察,若无于少保隐居江南,也许天理会等这些余孽还会潜伏更长的时间,为祸更烈!”

“若无赵大人牧守江南多年,开创全新局面,百业兴旺、将士用命,此案也绝不会如此迅速告破。”

“陈参赞以及我们这些人,都只是承上官之命,做了该做的事,实在称不上有多大的功劳。”

这番话说的有水平,既捧了京城来的人,也称颂了赵无咎的功绩,就算是陈寻事先教的,他能说的如此顺畅周全,也是人才。

赵无咎将厚厚的公文交给于承宗、顾襄二人传阅,笑着解释道:“这么长的公文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陈寻大概是过于谨慎,将每一个重要结论的证据、证词作了索引,几乎可以说是无懈可击。”

于承宗、顾襄仔细翻阅良久,也不禁赞叹道:“如此严谨的文笔,不要说是江南一地,就算是统揽天下刑狱、监察的大理寺也没有这么出色的官员!”

“除了王主簿、张元服毒自尽之外,其他人证、物证俱在,不容抵赖!”顾襄虽然从心底里有所防范,但此时却也不得不佩服陈寻的能力。

“是啊,最厉害的是,竟然能将这段时间所发生的数宗大案要案联系起来,揭露出深埋的真相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尤其是这张利害关系图,更是一眼就能看清。”于承宗本就在永胜乡居住,此刻的感受更深,抬头道,“此等人才不该局限于江南一地,赵大人可不要舍不得哦。”

“只要朝廷需要,本官自当成全,将来陈寻的前途还要靠两位大人提携。”

不仅解决了这些大案,而且懂得灵活变通,维系了江南的安定,令赵无咎心满意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