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深入的研究一

深入的研究一

%-80%,多发憩室易因粪块嵌顿引发憩室炎,穿孔率约5%-10%(老年患者更高),可形成脓肿、瘘管(如结肠膀胱瘘)。

- 憩室出血:约10%-15%的憩室病患者发生出血,表现为突发无痛性血便,约20%-30%需急诊手术。

2. 肠扭转与梗阻

- 乙状结肠扭转:占结肠扭转的60%-70%,好发于老年便秘患者,典型表现为“鸟嘴征”(钡灌肠),绞窄率高达40%-50%,死亡率约10%-20%。

3. 肿瘤性疾病

- 乙状结肠癌:占结肠癌的30%-40%,以溃疡型为主,易侵犯周围组织(如膀胱、子宫),淋巴结转移率约40%-50%(tnm3期)。

六、直肠与肛门(rectum & anus)

解剖关联与病理易发性

- 直肠:长约12-15cm,腹膜反折以下为腹膜外位,肠壁有3个横向皱襞(houston瓣),黏膜下静脉丛丰富,易发生静脉曲张。

- 肛管:长约3-4cm,齿状线上下结构差异显着(上皮、血管、淋巴回流不同),是排便控制的关键部位。

常见病理特点

1. 良性疾病

- 痔:齿状线上下静脉丛曲张形成,内痔(齿状线以上,便血、脱出)占60%-70%,外痔(齿状线以下,疼痛、水肿)占20%-30%,混合痔占10%-20%,成人发病率约40%-60%。

- 肛裂: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好发于后正中位(占70%-80%),表现为排便痛、便血,慢性肛裂易形成“三联征”(溃疡、前哨痔、乳头肥大)。

2. 肿瘤性疾病

- 直肠癌:占大肠癌的50%-60%,以腺癌为主,70%位于距肛缘10cm以内(便于指检发现),早期易侵犯直肠周围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率约30%-40%),低位直肠癌(距肛缘<5cm)保肛率约60%-70%(依赖术式选择)。

- 肛管癌:罕见,占肠道肿瘤的1%-2%,鳞癌为主,与hpv感染相关(约80%病例hpv阳性),放化疗敏感,5年生存率约50%-60%。

3. 炎症性与功能性疾病

- 放射性直肠炎:盆腔放疗后常见,发生率约10%-20%,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出血,慢性期可致肠壁纤维化、狭窄。

- 直肠脱垂: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老年女性多见,与盆底松弛相关,重度脱垂需手术治疗。

七、共性病理机制与临床特征

1. 肠壁结构与病变关系

- 黏膜层:是炎症(如uc)、早期肿瘤(腺瘤)的起源部位,绒毛结构破坏可致吸收障碍(如乳糜泻样表现)。

- 肌层:肥厚(如慢性便秘)可致肠腔狭窄,薄弱(如憩室病)易形成囊袋状突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血管与淋巴:结肠动脉终末支吻合少(如脾曲“分水岭”区),易发生缺血;直肠静脉无瓣膜,易致血液淤积(痔形成基础)。

2. 年龄与疾病分布

- 青年(<40岁):克罗恩病、肠套叠、遗传性肠癌(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突变,息肉数>100枚,癌变率100%)。

- 中老年(>50岁):憩室病、结直肠癌(发病率随年龄每10年递增1倍,50岁以上占90%)、缺血性肠病。

3. 病理诊断金标准

- 结肠镜活检:对肿瘤性病变(腺瘤恶变率约5%-10%)、ibd分型(uc vs cd)具有决定性意义,早期癌检出率依赖肠道准备质量(优质准备率需>90%)。

总结

大肠各段病理特点与其解剖位置、血供、功能密切相关:右半结肠(盲肠、升结肠)以吸收功能为主,易发生出血性肿瘤和肠结核;横结肠活动度大,易受机械性因素影响(扭转、粘连);左半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肠腔较窄、粪便浓缩,是憩室病和梗阻的好发部位;直肠肛门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