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15g(清热化痰,散结消痈)、夏枯草15g(清肝泻火,散结消肿)、牡蛎30g(软坚散结)、鳖甲15g(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穿山甲6g(活血消症,通经下乳)、昆布15g(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海藻15g(消痰软坚,利水)、苏子10g(降气化痰)、莱菔子10g(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 祛瘀消症:三棱10g(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10g(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八、方剂来源
补肺汤出自《永类钤方》,功能补肺益气;桃红四物汤由《医宗金鉴》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而成,功在养血活血。合方加减以益气化痰、祛瘀散结,配合软坚之品,针对气虚痰瘀互结之肺积(肺结节)。
九、具体处方
黄芪30g 党参15g 白术12g 茯苓15g 甘草6g 杏仁10g 陈皮10g 半夏10g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2g 川芎10g 熟地15g 赤芍12g 白芍12g 三棱10g 莪术10g 浙贝母15g 夏枯草15g 牡蛎30g(先煎) 鳖甲15g(先煎) 穿山甲6g(先煎) 昆布15g 海藻15g 苏子10g 莱菔子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医嘱:避风寒,调情志,忌辛辣油腻之品,定期复查肺部ct,不适随诊。
处方的详细解读
一、各味药物解读
1. 黄芪
-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 功能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现代药理研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 。
2. 党参
-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 功能主治: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 现代药理研究:能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3. 白术
-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 现代药理研究: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排出;有强壮作用;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
4. 茯苓
-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 现代药理研究:有镇静、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利尿、降低胃酸含量、保护胃黏膜等作用。
5. 甘草
-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 现代药理研究: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黏膜;有镇咳、祛痰作用;能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还能解毒,对某些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产物中毒等均有一定的解毒能力。
6. 杏仁
-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 功能主治: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x^d+d/s_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