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他带着徒弟来春坤山考察,见红芪根系粗壮,断面的放射纹比普通黄芪更密,感叹道:"此地属北方坎水,却有草甸之湿、高原之燥,阴阳相济。红芪生在这里,得水火既济之气,故补气之力更胜,还带点活血之性——这是得金马驹的灵气,把土性里的生机逼出来了。"
第三回 金马驹护药显五行
入秋时,春坤山来了伙盗采的外地人,他们不管红芪大小,连根拔起,还在山坡上乱砍乱挖,说是要找金马驹的宝藏。石伯带着乡亲们去阻拦,却被对方推搡在地。
那天夜里,怪事就发生了。盗采者宿在山坳里,忽然听见四野都是马蹄声,金光从草甸深处漫过来,像涨潮的海水。他们带来的药篓自己翻倒,里面的红芪根竟像活了般,钻进土里不见了。有个贪心的想挖石伯标记的老红芪,刚下锄头,就见一道金光闪过,锄头断成两截,他的手腕也肿得像发面馒头,痛得直打滚。
石伯赶来时,见那盗采者手腕红肿灼热,知道是伤了"气脉"。他取来红芪、甘草、金银花,说:"红芪补气,却也怕蛮力损伤。这盗采的伤了药气,气郁成火,得用金银花清热,甘草调和,再让红芪把乱了的气理顺。"
敷药时,石伯指着红芪根上的须毛说:"你们看,这根须像不像人的经络?土是脾,根扎在土里,就补脾气;茎通向上,就补肺气。金马驹守着这里,不是守金子,是守这五行相生的道理——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又归土,红芪就是这循环里的枢纽。"
盗采者们听得心惊,第二天就收拾东西走了。从此,春坤山的红芪有了不成文的规矩:只许本地乡亲按节令采挖,采时要跪拜山神,还要留下三分之一的植株,让根须继续滋养土地。
第四回 冬藏时节悟归经
大雪封山时,春坤山像被盖上了层白毡。石伯坐在火塘边,翻看着祖辈传下的药书,上面记着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却没提红芪。他摸着炕头晾干的红芪,忽然想:这红芪比普通黄芪多了点红色,是不是还能走血脉?
恰好村里的王婆婆得了"脱肛"的毛病,稍一用力,直肠就往下坠,吃了不少药都没用。石伯想起红芪性温,能补气升阳,便取了红芪、升麻、柴胡,说:"气就像托着东西的手,气不足了,东西就掉下来。红芪能把气往上提,升麻、柴胡就像给它搭梯子,让气能送到肛门那里。"
王婆婆喝了十副药,脱肛的毛病竟好了。石伯又用红芪给产后失血的妇人补气血,给长期咳嗽的老人固肺气,发现它不仅能补,还能"托"——有个后生腿上长了个疮,流脓不止,石伯用红芪配当归、白芷,没几天,疮口就收了口,新肉慢慢长了出来。
"原来这红芪的归经,不止脾肺,"石伯在药书上批注,"色红入血分,性温能通脉,补气之中带着活血,就像春坤山的草甸,既能涵养水源,又能让牛羊长得壮实——这是土能载物,气能行血的道理。"
雪化时,他带着徒弟上山,指着红芪的生长地说:"你们看,它总长在阳坡,根却往阴处扎,这就是阳中有阴;夏天长得快,冬天藏在土里,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采药得顺天时而动,用药得顺经络而行,这才是'天人合一'的真意。"
(上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