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 第399章 此时此夜难为情

第399章 此时此夜难为情

快些就坐不稳,自己哥俩马都没有,自然马也不会骑。

过一会儿,排长骂骂咧咧地过来传达连长的命令,“今后没有连长命令,任何人不许追击。”

齐江拍了拍自己的腿,瞪眼道:“六子,两条腿去追也要等连长命令?”

排长眨眨眼,“对呀。我跟连长说去,命令要这么改:不许骑马追击骑马的鞑子。谢谢老齐哥指点。”

齐江瞪眼道:“掉下来几个呀?”

排长恨恨道:“追出去14个,掉了9个,伤了7个。”

齐江接过排长敬来的烟夹耳朵上,语重心长且恨铁不成钢道:“骑兵师不会骑马,问题很大很严重嘞。”

通远堡。

通远堡面临的问题似乎比骑兵师要严重得多。

小小的堡城里挤进了4万人,头无片瓦遮风,脚无立锥之地。挤在堡子里的绝大部分是周围村堡的外来难民,还有2000金州、复州、盖州三地赶来协防的战兵以及5000辅兵。通远堡的原住民察觉风声不对,早麻溜逃往大城甚至辽阳去了,留下来的二百余通远堡人都是负有守土之责的辅兵,想逃没敢逃。现在的通远堡可谓腾笼换鸟。

这里人心惶惶,因为没有御寒衣物,没有粮食,也没有遮挡寒风的房屋。为了避免像其他屯堡一样沦为火葬场的悲剧,堡内几乎所有房舍均被拆除,木料堆积于堡城之上当木遁和擂木用。夜晚时,4万余鞑子只能围坐篝火边喝碗稗子糊抵御饥寒。

通远堡城隍庙是座砖砌建筑,主副殿和两侧厢房青砖砌成,因此躲过被拆除的厄运,乃是堡中最为气派所在,目前也是唯一完好的建筑。苟得利和几个牛录额真在城隍庙主殿商议明日战事。

战端开启军事为大,全部资源向军队倾斜。再苦不能苦了八旗勇士,他们几个军官有羊汤喝羊蝎子啃。苟得利之前和明国近卫军有过交道,有一定的对敌经验,所以他的话挺有分量。众人一合计,索性推选他当了临时主帅。苟得利当仁不让接下头衔,否决了底下提出的夜袭梁山军大营的建议,认为此举纯粹是找死。

夜袭等于找死,一个颠覆性的结论。奇怪的是‘纯粹找死’一语祭出,诸勇士都默认下来,没有对苟得利避战怯战言论群起而攻之。这的确是自萨尔浒大胜之后未有之现象。在此之前后金的勇士们习惯了自己以一当五的战力,而城内有号称全民皆兵的旗丁4万之众,13岁以上50岁以下能拿刀的男丁二万七千,城外只有区区6000梁山军,四倍于敌,却只能龟缩墙内。

苟得利们感受到令人窒息的气短,那是英雄气短吗?显然是!

萨尔浒大捷让后金鞑子建立起对明军强大的心理优势,凭借这股势头,他们总能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但今晚完全不可能。夜袭,打的是出敌不意,劳驾睁眼看看二里地外篝火通明的明军军营,再瞅瞅城下半里地外三五成群抱着枪围炉夜话有说有笑的固定哨位,如有隐身的阴兵相助或能打个出敌不意。

苟得利否掉夜袭,下令明日一早饱食后,集全部战力向最近的金州城突围。“老幼女人留守不食。”

这条命令不近人情,亦无人反对,这符合战争法则的最优选,牺牲老弱妇孺来争取突围成功,汉人管这叫丢卒保车。

三五七言(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城外的梁山军军营中传出吟诵李白的三五七言。吟诵中伴随胡笳声起。胡笳是一种笛子状的簧片乐器,又叫筚篥,音色低沉哀婉却可极远。

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向死而生吧。缩在角落阴暗中的包衣阿哈王锦衣裹着条破毛毡瑟瑟发抖,发抖不是因为冷,相反,他浑身上下血液翻腾热气滚滚,发抖是因为兴奋与激动。包衣奴才王锦衣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梁山司情报员,一个3年前加入梁山情报处的老资格间谍。可惜啊,3年来辛苦发展的6人情报组折了,没有死在后金的屠刀下,反而被梁山军被自己人干掉了4个。他们都是好样的,在骑兵师对各屯堡的屠杀中恪守情报员基本守则,不经唤醒绝不暴露身份,故而纷纷冤死在自己人的枪下。

三五七言加上胡笳,正是辽东情报组唤醒暗号,暗号所代表的意思却令人沮丧:12小时后部队将发起进攻。溜没法溜,躲没处躲,聚众反抗当然是最好的办法,但没有武器怎么反抗。

怎么办?自己不能死,还有重要情报没有送出去。王锦衣陷入沉思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