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徐光启,神情肃穆:
“晚辈今日前来,斗胆恳请阁老能再次出山,以您老的才学,主持军械改良之事!若能将西洋火器之长处,与我大明自身工艺巧妙结合,定能打造出冠绝天下的神兵利器,使我大明边防无忧!”
徐光启沉默了。他一生所学,皆致力于格物致知,期望能以实学兴邦,奈何朝中知音寥寥,推行新政更是阻力重重。他叹了口气:
“周公子,你可知老朽年事已高,精力不济。这改良军械,非一朝一夕之功,牵涉甚广,谈何容易。”
周涛继续道:
“阁老,晚辈也知此事艰难。但您可知,这天下气候,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据晚辈从一些古籍孤本中推测,未来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我大明北方恐将愈发干旱少雨,寒冬酷暑亦会加剧,各种天灾亦会频仍。史书或有零星记载,此乃‘小冰河期’之兆。若不早做准备,大力推广耐旱高产作物,同时兴修水利,只怕将来饿殍遍地,流民四起,大明江山危矣!”
“小冰河期?”
徐光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眼中充满了震惊与不解。他博览群书,却从未在任何典籍中见过此种说法。
“高产作物能救万民于饥饿,精良火器能保家国于安宁。此二者,皆是刻不容缓,关乎大明国运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