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徽宗赵佶端坐于龙椅之上,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鎏金扶手。
那老臣最后那句未竟之语,如同淬毒的冰针,精准地刺入了他心底最隐秘的角落。
他俊逸的面容上,惯有的风流闲适早已褪尽,只剩下一片近乎僵硬的苍白。
那双曾醉心于丹青墨韵的眼眸,此刻深如寒潭,瞳孔深处,惊疑、猜忌、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愠怒……
种种的情绪在帝王心术下汹涌翻滚。
他微微抬了抬下颌,目光扫过殿下噤若寒蝉、神情各异的群臣,最终落在那位须发苍苍、掷地有声的老臣身上。
那目光复杂难辨,终究没有言语。
整个垂拱殿,只剩下烛火在巨大梁柱间投下的摇曳光影。
以及那无声的、令人窒息的、关乎帝国命脉的致命叩问,在每一寸雕梁画栋间久久回荡。
接连两位大臣,直指“皇子掌兵、动摇国本”的诛心之言。
就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一瓢冷水,瞬间引爆了更大的恐慌与猜忌。
殿内嗡嗡的议论声再也压制不住。
无数道目光如同无形的探针,在御座上的官家赵佶与御阶下孤身挺立的赵桓之间来回扫视。
赵佶的脸色在巨大的蟠龙金柱阴影下显得更加晦暗不明。
他搭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指,竟因用力,微微颤抖起来。
两人的话,精准地戳中了他内心深处最敏感、最恐惧的神经——兵权!
尤其是掌握在一个年仅八岁,却已展现出如此骇人手段的儿子手中!
那份对朱福通敌叛国的震怒,此刻已被更强烈的、对自身权威受到威胁的恐惧所覆盖。
“张中丞所言,发人深省!”
又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出列,颤巍巍地躬身,“定王殿下天纵英才,然…然此等行事,确实逾矩过甚!”
“私兵悍勇,破门如摧枯拉朽,视国法如无物!“
“长此以往,恐非社稷之福!臣恳请官家,收回殿下的兵权,以安天下之心!”
“臣附议!皇子掌此等重兵于京畿,实乃取祸之道!”
“请官家明鉴,收回兵权,严惩跋扈!”
附和之声此起彼伏,如同群鸦聒噪,要将赵桓彻底淹没。
他们刻意避开了朱福通敌的铁证。
只死死咬住“擅自动兵”、“私刑杀人”、“皇子掌兵”这三点。
将赵桓塑造成一个无视法度、桀骜不驯、甚至可能威胁皇权的危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