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63章 战争前夜

第63章 战争前夜

“小强”打不死,但暂时也咬不动人:两线作战的“伪命题”

希特勒虽然没能把英国炸趴下,但他也看出来了,英国佬现在虽然嘴硬,可也没能力在欧洲大陆发动大规模的反攻。皇家海军是厉害,可陆军那点家当,在敦刻尔克丢了个精光,想重新武装起来,组织起一支能跟德国陆军抗衡的力量,没个一年半载根本不可能。

所以,在希特勒看来,1941年这个当口,英国虽然还在那儿碍眼,但它更像一个“守门员”,只能守住自家大门,没法冲出来跟你抢中场。 这就意味着,德国在进攻苏联的时候,西线暂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可以把绝大部分主力都抽调到东线去。这对于极度害怕两线作战的德国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

可要是再等下去呢?万一英国缓过劲来了,或者更要命的,那个隔岸观火、一直在“闷声发大财”的美国,被丘吉尔给忽悠瘸了,真的撸起袖子下场参战了呢?那到时候,德国可就真的要面临英美苏三路夹击的噩梦了!那可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线作战还要惨!所以,必须趁着英美还没“联手”,先把苏联这个最大的潜在威胁给解决了!1941年,在他看来,是德国唯一能够“放心”地集中主力在东线打一场“歼灭战”的时间窗口。

别看德国在欧洲大陆上耀武扬威,占了那么多地盘。但它自身的战略资源,其实一直都捉襟见肘,是个“先天不足”的战争机器。

而且德国本土几乎不产石油,打仗需要的石油,主要靠从罗马尼亚进口(但产量有限,还得看人家脸色),以及用煤炭液化搞人工合成(成本高,产量也上不去)。+w,e′i`q,u?x,s¨._n¢e?t+希特勒的“闪电战”,坦克飞机满地跑,那烧的都是油啊!没有足够的石油,他的装甲集群就是一堆废铁!而苏联呢?高加索地区那可是世界闻名的“大油田”!巴库的石油,对希特勒来说,简直就是沙漠里的绿洲,充满了致命的诱惑!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德国是个工业国,但粮食自给率不高,很多重要的工业原料(比如橡胶、锰、铬、镍等)也严重依赖进口。现在英国搞海上封锁,虽然还不能完全掐死德国,但也让德国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而苏联呢?乌克兰是欧洲有名的大粮仓,顿巴斯有丰富的煤铁,乌拉尔山区还有各种有色金属……这些,在希特勒眼里,都是德国“生存空间”里必不可少的“养分”!

希特勒算过一笔账:如果英国的海上封锁再持续个一年半载,德国国内的经济很快就会进入“战略匮乏期”,到时候别说打仗了,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所以,必须尽快从东方夺取足够的资源,来弥补本土的不足,支撑战争机器的运转。 “以战养战”,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所以您看,无论是从军事、战略还是经济层面考虑,1941年对希特勒来说,都是发动对苏战争的“最佳”也是“最后”的时机。再拖下去,夜长梦多,变数太大,他赌不起!

既然决定要打了,那能不能打赢呢?对于这个问题,从希特勒本人,到德国国防军的将军们,再到前线的普通士兵,可以说是信心爆棚,乐观得有点不像话!

苏芬战争中红军那拙劣的表现,给德国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普遍认为,苏联红军就是一群装备落后、训练不足、指挥无能、纪律涣散的“乌合之众”,所谓的“红色巨人”,不过是个外强中干的“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推,就会轰然倒塌。

这种轻敌思想,在德军内部弥漫到了什么程度呢?

有人说三个星期就够了! 一些狂热的纳粹党徒和前线军官,甚至叫嚣着,只要三个星期,就能拿下莫斯科,让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的红旗落地!

稍微“理智”一点的,说两三个月。 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预计在8到10个星期(也就是两到三个月)内,基本摧毁苏联红军在欧洲部分的主力,占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乌克兰等重要地区。

最“保守”的估计,也说半年之内肯定解决战斗。 似乎没有人认为,这场对苏战争会拖得很久,会打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德国的将军们,虽然在具体战术细节上可能还有些争论,但在“苏联不堪一击”这一点上,基本达成了“共识”。他们似乎完全忘记了拿破仑兵败莫斯科的历史教训,也低估了苏联广袤的战略纵深、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苏联人民可能爆发出的抵抗意志。

甚至,在战争还没开打之前,德国人就已经开始琢磨着怎么“处理”战败后的苏联和苏联人民了。各种各样旨在永久奴役和剥削苏联人民、掠夺苏联资源的计划(比如臭名昭着的《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