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63章 战争前夜

第63章 战争前夜

方总计划》的早期构想),已经在纳粹的各个部门里秘密酝酿了。他们计划着将数千万斯拉夫人赶到乌拉尔山以东,将肥沃的乌克兰变成德国的“粮仓”,将高加索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输往德国……这种赤裸裸的种族灭绝和殖民掠夺的企图,也反映了他们对自身武力的极度自信和对所谓“劣等民族”的极度蔑视。

就在德军紧锣密鼓地向苏德边境集结数百万大军、数千辆坦克、数千架飞机,准备发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面入侵行动的时候,各种关于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也像雪片一样,从四面八方飞向了莫斯科,飞到了斯大林的办公桌上。

这些情报来源五花八门:有苏联潜伏在德国和日本高层的间谍,有西方国家(主要是英国)的情报机构,有边境地区的军事侦察,甚至还有一些良心未泯的德国反纳粹人士……

其中,最准确、最及时、也最令人惋惜的情报,莫过于来自苏联传奇间谍理查德·佐尔格。这位以德国记者身份潜伏在日本东京的苏联王牌间谍,凭借其在高层的人脉和敏锐的洞察力,不仅准确地预判了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甚至连具体的日期——1941年6月22日——都基本搞清楚了! 而且,佐尔格还向莫斯科传递了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情报:日本在诺门罕战役之后,已经基本放弃了“北进”苏联的念头,其主要的扩张方向将是南下太平洋! 这就意味着,苏联在远东地区暂时不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巨大压力。

可惜啊,佐尔格这些用生命换来的宝贵情报,在莫斯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斯大林对这些“危言耸听”的报告,要么嗤之以鼻,要么就认为是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故意散布的谣言,目的是挑拨苏德关系,把苏联拖入战争的泥潭。 佐尔格本人,虽然为苏联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的命运却颇为悲惨。他在1941年10月被日本警视厅逮捕,经过严酷的审讯后,于1944年11月7日(讽刺的是,这一天恰好是十月革命纪念日)被日本处以绞刑。而在他被捕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联方面出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一直不承认他的间谍身份,甚至一度将其打成“冒险主义者”和“德国间谍”。直到二十年后的1964年,赫鲁晓夫时代,佐尔格才被追授“苏联英雄”的称号,他的事迹才得以公开,沉冤昭雪。

除了佐尔格,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通过各种渠道,苦口婆心地向斯大林发出警告,提醒他希特勒要来打你了!丘吉尔这可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想挑拨离间(虽然斯大林就是这么认为的)。他是真心希望苏联能顶住,能跟德国死磕,这样英国在西线的压力就能大大减轻。 他甚至把一些通过破译德军密码(比如“恩尼格玛”机)获得的、关于德军东进部署的绝密情报,都想方设法地透露给了苏联方面。

但斯大林对丘吉尔这位“老牌帝国主义头子”的话,根本就是一个字都不信! 他觉得丘吉尔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是想把他当枪使,让他去跟希特勒火中取栗!

苏联边境的侦察机和情报人员,也多次报告德国军队在边境地区大规模集结的异常情况。但这些报告,往往被斯大林斥责为“制造恐慌”、“疑神疑鬼”。他甚至还通过外交途径向德国方面“询问”是怎么回事,得到的是德国人“例行演习”、“部队换防”之类的敷衍搪塞。

这就让人纳闷了,斯大林这位以精明、多疑着称的政治家,为什么在如此众多的、甚至可以说是铁证如山的战争警告面前,却表现得如此“迟钝”和“固执”,始终不愿相信德国真的会撕毁条约,悍然入侵呢?

这里面的原因,恐怕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

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迷信”:斯大林可能真的相信,希特勒在没有彻底解决英国之前,在战略上还需要苏联这个“中立”的后方,不会轻易冒险两线作战。他可能觉得,那份条约,至少还能管用一段时间。

对自身“外交手腕”的过度自信:斯大林可能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外交斡旋、利益交换等手段,来“稳住”希特勒,或者至少能将战争爆发的时间推迟到苏联完全准备好之后。他可能觉得自己比希特勒更“棋高一着”。

对情报来源的极度不信任:尤其是来自西方国家的情报,斯大林本能地就认为是“挑拨离间”的阴谋。他宁可相信自己的判断,也不愿相信这些“别有用心”的警告。

害怕“刺激”德国,引发“意外”:斯大林可能也担心,如果苏联过早地进行全国总动员,或者在边境地区采取过于强硬的防御姿态,反而可能会“刺激”到希特勒,给德国发动进攻制造借口,甚至引发一场他并不想在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