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长舒了一口气,以为危机过去了,股市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然而,这仅仅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平静。
真正的雪崩,发生在几天之后的10月29日,星期二。这一天,更是以其灾难性的后果,被冠以了“黑色星期二”的恐怖名号!
开盘之后,积压了几天的抛售指令,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瞬间淹没了整个交易所!股价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疯狂地向下俯冲!交易所里的报价机根本跟不上股价下跌的速度,很多股票的价格,在几分钟之内就可能腰斩甚至跌到一文不值!交易大厅里一片鬼哭狼嚎,电话铃声响个不停,经纪人们面如死灰,声嘶力竭地喊着“卖出!卖出!”,投资者们则捶胸顿足,痛不欲生,有些人甚至当场就精神崩溃了。^k_a!n¨s\h?u\z¢h¨u-s/h.o,u~.*c′o^m?
那股价跌得有多狠?简直是从珠穆朗玛峰顶直接跳伞到了马里亚那海沟,中间连个缓冲都没有! 据统计,在1929年10月底到11月初那短短的几周之内,纽约股市的总市值就蒸发掉了约三百亿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笔钱,比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全部军事开销还要多!
无数的美国人,在几天之内,就从账面上的“百万富翁”变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因为之前借钱炒股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许多曾经在“咆哮的二十年代”呼风唤雨的金融大亨和企业巨头,也在这场股灾中损失惨重,甚至破产。绝望之下,跳楼自杀、开枪自尽的悲剧,在华尔街和全美各地接连不断地发生。美国人民那五彩斑斓的“黄金梦”,就这样,在一片哀嚎和绝望之中,被无情地碾得粉碎。
华尔街这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可不仅仅是把美国股民的钱包给震瘪了那么简单。它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迅速将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拖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大萧条的深渊。
银行系统的全面崩溃:股市的崩盘,首先给美国的银行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很多银行因为深度参与了股市投机(比如用储户的存款去炒股,或者向炒股者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在股灾中损失惨重,血本无归。当储户们听到股市崩盘的消息,担心自己的存款安全,纷纷像潮水一样涌向银行,要求提取现金。结果呢?成千上万家银行(尤其是那些资本金不足、经营不善、又缺乏有效监管的小银行)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现金来应付挤兑,只能被迫宣布关门倒闭!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总共有超过九千家银行破产倒闭,占全国银行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这意味着,无数普通老百姓一辈子的血汗钱、养老钱,就这样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其造成的社会恐慌和绝望,可想而知。
信贷体系的彻底冻结:银行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负责提供信贷,支持投资和消费。银行一倒闭,或者为了自保而收紧银根,整个社会的信贷体系就瘫痪了。企业贷不到款,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更不敢投资扩大再生产;农民也贷不到款来购买种子、化肥和农机;普通老百姓呢?更是捂紧了口袋,不敢轻易花钱消费了,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
工商企业的大面积破产与失业率的灾难性飙升:信贷冻结,消费萎缩,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工商企业的大面积破产倒闭。工厂的产品卖不出去,堆积如山,只能被迫减产、停产,然后就是大规模地解雇工人。商店因为没人买东西,也只能关门歇业。到1933年初,也就是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候,美国的失业人口,据估计高达约1300万到1500万人!全国的失业率,达到了惊人的25%!这意味着,每四个有劳动能力的美国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找不到工作,失去了生活来源!那些曾经在“咆哮的二十年代”享受着“汽车洋房”的城市中产阶级,很多也在这场灾难中沦为了赤贫。
农业危机的雪上加霜:美国的农业,其实在整个20年代就一直不太景气。现在大萧条一来,更是雪上加霜。城市居民失业了,没钱买东西了,对农产品的需求进一步萎缩,导致农产品价格跌到了谷底。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棉花、烟草,要么卖不出去,烂在地里,要么就只能以极低的价格贱卖。很多农民因为还不起银行贷款和抵押,土地和农场被银行没收,被迫背井离乡,加入到失业大军的行列,涌向城市寻找一线生机,或者像《愤怒的葡萄》里描写的那样,开着破旧的汽车,向着传说中“遍地黄金”的加利福尼亚,进行着绝望的迁徙。
国际贸易的急剧萎缩与危机的全球蔓延: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消费市场和债权国。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