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1939年8月30日,就在欧洲大战即将爆发的前夜,时任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他与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并称为当时海军内部相对清醒和务实的“海军三羽乌”,都比较反对与德意结盟和对美开战),为了既能利用山本的才干,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他免遭国内极端势力的毒手,做出了一个重要的人事任命——将山本五十六调离东京海军省这个政治漩涡的中心,任命他为日本海军的最高实权职位——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兼第一舰队司令长官。
这个任命,表面上看,是极大的荣耀和重用。联合舰队司令长官,那可是统率着整个日本海军主力舰队的“海上战神”啊!但实际上,米内光政的这一安排,也可能带有一丝“明升暗降”、“流放外海”的意味,目的就是让山本远离东京的是非之地,避免他因为继续公开发表“不合时宜”的言论而招来杀身之祸。
接掌了联合舰队这副重担之后,山本五十六面对的,是一个日益险恶、也日益临近战争边缘的国际局势。他虽然内心深处仍然不希望与美国开战,但他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也必须服从国家的战略决策。当日本政府最终决定要“南下”夺取战略资源,并为此不惜与美国兵戎相见的时候,山本五十六也只能抛开个人的疑虑和担忧,开始殚精竭虑地为这场他明知胜算不大的战争,策划各种可能的作战方案了。
山本五十六,这位从对马海峡的炮火中走出来的海军将领,这位曾在哈佛大学校园里潜心研究、又在华尔街的赌桌上展现过人胆识的“日本眼”,这位在日本海军内部最早认识到航空母舰和舰载航空兵巨大潜力、并力主发展海军航空力量的“异端先知”,此刻,正站在他那艘旗舰“长门”号战列舰的舰桥上,眺望着波涛汹涌的太平洋。
这位曾经反对与美国开战的“清醒者”,最终却不得不成为对美作战的急先锋和主要策划者。这究竟是历史的讽刺,还是个人的悲剧?或许,两者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