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41章 将帅失和

第141章 将帅失和

上一回我们说到,苏联红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强渡第聂伯河,并一举解放了乌克兰的首府基辅。!2!巴?看!书¨旺· \追·醉*芯*璋,結~德军的“东方堡垒”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无法弥补的缺口。然而,对于双方而言,基辅的易手,并非战斗的结束,而是一场更为残酷、在冰天雪地中进行的困兽之斗的开始。曼施坦因元帅,这位被逼到绝境的战略大师,将发动他在东线最后一次、也是德国最后的一次反击。

基辅的失守,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柏林和“狼穴”引发了剧烈的政治和军事震荡。对于希特勒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惨败,更是一次信誉的破产。他认为,如果不能立刻夺回基辅,德军的士气乃至整个轴心国同盟都将彻底瓦解。而对于苏军来说,连续数月的浴血奋战,虽然换来了辉煌的胜利,但部队已是人困马乏,上千公里的补给线被拉得如同琴弦般脆弱,在基辅形成的巨大突出部,也使其侧翼暴露无遗。

在乌克兰初冬的寒风中,双方都意识到了危险,也都看到了机会。在严冬的大学降临之前,他们都做出了同一个决定:必须先发制人。

1943年11月6日,当莫斯科的夜空被庆祝基辅解放的24响礼炮照亮时,在东普鲁士的元首大本营“狼穴”里,却是一片死寂和阴霾。

宣传部长戈培尔被迫对外承认基辅失守,这个消息如同一剂毒药,迅速在德国国内和各个占领区蔓延,极大地打击了德军的士气。希特勒连续几天召集军事会议,他对着地图上那个醒目的红色箭头咆哮,指责他的将军们“将神圣的第聂伯防线拱手让给了布尔什维克”。

他的立场,一如既往地强硬而脱离现实:

第一,决不允许再向后撤退一步。

第二,必须立刻组织反击,尽快收复基辅。

他认为,这不只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对全东线乃至整个欧洲战局的战略性修复”,是重塑德意志第三帝国威望的必要之举。

然而,在遥远的乌克兰前线,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元帅,却在自己的指挥部里,一遍又一遍地向总参谋部发送着内容截然相反的电报。他反复告知柏林:“以目前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和状态,已完全无力实施任何大规模的战略攻势。” 他恳切地请求最高统帅部,至少能保留他灵活机动的作战指挥权,让他能够先稳住基辅以西的几个重要交通枢纽,而不是发动一场注定失败的自杀式反攻。

但希特勒的意志,压倒了一切理性的军事判断。他下令,必须立刻反击。

于是,曼施坦因只能将他手中最后的几张牌,重新洗牌组合。第1装甲军、第48装甲军以及第4装甲集团军的残部,被指定为这次反攻的主力。~墈~书*君^ ?首?发-刚刚得到一些补充的党卫军“帝国”师和“骷髅”师,也开始在基辅西部地区悄悄集结。

而在他们对面,刚刚解放基辅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由原沃罗涅日方面军改称),正面临着胜利后的巨大困境。部队极度疲劳,补给线几乎中断,在基辅形成的巨大桥头堡,使其漫长的侧翼完全暴露在德军的攻击范围之内。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的朱可夫元帅,正忧心忡忡地注视着地图,他敏锐地预感到,德军必然会利用其装甲部队在平原上的机动优势,对自己虚弱的侧翼,发动一次凶狠的突击。

在希特勒“必须收复基辅”的严令之下,曼施坦因,这位带着镣铐的舞蹈家,开始策划一场堪称其军事生涯代表作的防御反击战。

他的作战思路,充满了智慧和狡诈。他知道,以自己目前的兵力,正面强攻基辅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他提出了一个被称为“日托米尔—基辅打击计划”的方案:

避实击虚:不直接攻击基辅市区,而是集中自己最精锐的装甲集团,从基辅西北方向的日托米尔地区,发动一次楔形突击。

断其粮道:这次突击的目标,不是城市,而是苏军的后勤生命线——即连接着基辅与后方切尔卡瑟等地的补给通道。

围点打援:一旦成功切断苏军的补给线,基辅城内的苏军主力,将不战自乱。如果运气好,甚至可以逼迫苏军主动放弃基辅,以避免被反包围。

为了实施这个计划,他刮箱底似地凑出了约20万兵力,坦克约400辆,其中还包括了30余辆宝贵的“虎”式重型坦克。这些力量的核心,是被誉为德军装甲精英的第48装甲军。

此时,老天爷也似乎给了曼施坦因一个机会。11月中旬的乌克兰,已经进入初冬。连绵的秋雨季已经过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