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后排突然传来咳嗽声。教授推了推眼镜,目光如炬地扫过来:“那位同学,既然这么有兴致,上来讲讲中医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沈清月猛地憋住笑,我无奈起身,却瞥见窗外不知何时聚集的乌云——看来今晚,又要有一场风雨了。我踏着木质台阶走上讲台,粉笔灰在阳光下悬浮成金色的雾霭。教授抱着双臂退到一旁,镜片后的目光带着几分审视,台下同学交头接耳的声音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
“各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虽被现代医学视为难题,但中医自有一套应对之法。”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蜿蜒的经络图,“从中医理论来讲,这类疾病多与‘髓海不足’‘痰瘀阻窍’相关。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则脑髓失养;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滞脑窍,便会出现认知减退、肢体震颤等症状。”
指尖划过黑板上标注的穴位,我继续说道:“就拿阿尔茨海默症来说,咱们刚才提到的‘醒脑开窍针法’,取人中穴为君,人中属督脉,督脉入络脑,强刺激可醒神开窍;内关为心包经络穴,能调理心神、宽胸理气;三阴交乃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益髓健脑。这三针组合,如同打开脑窍的钥匙。”
台下有同学举起手机录像,我从帆布包里取出随身带着的针灸模型,开始演示针法:“施针时,人中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 - 0.5寸,采用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内关首刺0.5 - 1寸,行捻转提插泻法;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施补法。手法精准,方能激发经气,首达病所。”
“除了针灸,中药调理也大有可为。”我擦掉部分经络图,写下一方:“龟鹿二仙胶加减方。龟板滋补肾阴,鹿角温补肾阳,人参大补元气,枸杞子滋补肝肾,西药合用,填补精髓、调和阴阳。再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若痰浊明显,加胆南星、天竺黄化痰开窍;血瘀较重,添丹参、川芎活血化瘀。”
说到激动处,我解开白大褂领口的扣子:“还有推拿按摩,可沿头部督脉、膀胱经、胆经循行路线,用指腹梳理头皮,刺激百会、风池、率谷等穴位,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日常饮食也不能忽视,多食用核桃、黑芝麻、山药这类补肾益精之品,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调畅气血。”
讲台下一片寂静,连教授都微微前倾身体。我抓起黑板擦,将凌乱的字迹擦去大半,只留下几个关键穴位与药方:“中医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讲究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千年传承的智慧,或许能为现代医学困境开辟新径。”
下课铃恰在此时响起,沈清月第一个站起来鼓掌,掌声如涟漪般在教室里扩散开来。教授若有所思地推了推眼镜,走到我身边:“同学,课后留一下,我们聊聊......”我见势不妙撒腿就跑,帆布包在身后晃得叮当作响。教室里传来教授急切的呼喊,可那些关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延伸问题,我这会儿哪有精力应付?中医理论浩如烟海,有些问题就算翻三页医书都未必能答透。
走廊的穿堂风灌进领口,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下楼梯。余光瞥见身后白影一闪,那老教授竟甩开西装外套,踩着皮鞋健步如飞地追了上来。他鬓角的白发被风吹得凌乱,眼神却锐利得像猎鹰:“同学!站住!”
我心里叫苦不迭,拐进通往食堂的长廊。脚底突然打滑,千钧一发之际,我借着惯性向前翻滚,手肘撑地卸力,又一个利落的侧跳躲开垃圾桶——这是从前在医馆后院练轻功时打下的底子,没想到今天派上了用场。
“卧槽,哥你还会跑酷啊?”沈清月的惊呼声从身后传来。我没空回应,只觉身后风声骤紧,老教授己经追到伸手可及的距离。情急之下,我猛然转身,指尖如电般点向他膝盖内侧的阴陵泉穴和小腿外侧的阳陵泉穴。这是《灵枢》中记载的“二陵锁步”之法,专破人下盘。
老教授闷哼一声,双腿瞬间发麻,踉跄着扶住墙壁。我趁机一个箭步窜上窗台,踩着外沿的排水管翻身而下。落地时膝盖微曲缓冲,在青石板上连滚两圈,眨眼间混入食堂熙熙攘攘的人群。
“呼......”我扶着打菜窗口大口喘气,心跳快得像擂鼓。刚才那几下剧烈运动,让我本就没休息好的脑袋嗡嗡作响。看着窗口冒着热气的干锅排骨,果断点了一份,油水香气钻进鼻腔,总算压下了几分紧张。
正啃着排骨,沈清月气喘吁吁地冲了进来,脸上还带着兴奋的红晕:“谢兰舟!你刚才那套动作简首帅炸了!”他一屁股坐在对面,抓起碗筷就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