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中医之妙 > 第18章讲解

第18章讲解

,奠定了中医的理论框架,像脏腑学说、经络学说,都能在《内经》里找到源头。”

说到神农,我不自觉放柔了声音:“‘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这故事你肯定听过。那时候人们不知道哪些植物能治病,哪些会致命,神农就亲自去尝。他用赭鞭鞭打百草,就能知道草药的药性,冷、热、寒、温,酸、苦、甘、辛、咸。他把这些经验记录下来,成了最早的药学典籍。可惜最后他尝到断肠草,来不及解毒就去世了。但他留下的知识,让后人能分辨药材,用草木治病,这才有了中药的雏形。”

沈清月听得入神,手里的筷子停在半空:“原来这些老祖宗,早就把中医的根扎下了!那后来呢?”我笑着摇头:“后来?后来的医家们就像在他们种下的大树上添枝加叶。从扁鹊的‘望闻问切’西诊法,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再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代又一代,中医才成了现在的模样。”

沈清月一拍桌子,震得骨碟里的辣椒面都抖了三抖:“不够不够!伏羲到底经历了啥?黄帝叫啥名字?是不是所有皇帝一起写的《黄帝内经》?神农尝百草时真的一天遇七十毒?你必须给我掰开揉碎了讲!”他两眼放光,活像个追着说书人跑的孩童,连食堂阿姨路过时都忍不住侧目。

我无奈地放下筷子,抽出张餐巾纸擦了擦手:“得,那咱就从头捋。先说伏羲,风姓,名曦,也有说叫宓羲、庖牺的。他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那会儿人靠打猎捕鱼为生,日子过得跟野兽差不多。有一回,他看见黄河里浮出个长着马头龙身的怪物,身上的鳞片排列得特别规整,受这启发画出了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卦可了不得,不只是占卜算卦,中医拿它对应人体脏腑呢,比如乾为大肠,坤为脾,震为肝,巽为胆......”

“等等,伏羲还懂脏腑?”沈清月打断我。“他当然不懂现代解剖学,但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类比人体。”我解释道,“比如八卦里的‘坎’代表水,对应人体肾脏,因为肾主水液代谢;‘离’代表火,对应心脏,因为心属阳,像火一样温热。这叫‘取象比类’,是中医最早的思维方式。”

“再说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我往他碗里添了勺汤,“他可不是‘所有皇帝’,是实实在在的部落首领。那时候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老打仗,黄帝就联合炎帝,在涿鹿跟蚩尤干了一仗。传说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个个铜头铁额、能吞沙吃石,黄帝打不过,就请来了九天玄女。玄女送他《龙甲神章》,里面除了兵法,还有医药、占卜之术。黄帝打完仗就琢磨这些知识,带着岐伯、雷公等人整理出《黄帝内经》。不过这书不是一时一人写的,从战国到汉代,好多医家都往里头添内容,就像拼积木一样。”

沈清月突然压低声音:“我听说《黄帝内经》里有‘房中术’,是真的?”我差点被汤呛到:“那是后人曲解!书里讲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说要顺应自然规律,节制欲望,保养精气。比如‘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才是养生的核心。”

“最后说神农,姜姓,名榆罔,也有说叫伊耆石年的。”我指了指他盘子里的青菜,“他当部落首领时,人吃生肉、野果,经常拉肚子、中毒。神农就背着藤筐,拿着赭鞭,跑到深山老林里尝草。赭鞭是个神器,鞭梢扫过植物,就能显示出它的药性。有次他尝到‘查’(后来叫茶),刚吃下肚,就看见肠胃里的毒素被洗得干干净净,这就是‘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的传说。但倒霉催的,他遇到了断肠草,肠子断成好几截,没救回来。”

“等等,茶真能解毒?”沈清月抓起自己的矿泉水瓶。“古人说茶能‘涤烦解渴,少睡安神’,现代研究也发现茶多酚有抗氧化作用。”我笑了笑,“不过断肠草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钩吻,含有剧毒的钩吻素,喝一口就会呼吸衰竭。神农为了找解药送了命,所以后人称他‘药王’,把他尝过的药整理成《神农本草经》,收录了365种药材,分上中下三品,上品补虚,中品调阴阳,下品治病......”

“原来这些老祖宗,都是拿命在拼啊!”沈清月突然感慨,盯着墙壁上的画像发呆。食堂广播响起午间新闻,他却充耳不闻,突然又一拍桌子:“兄弟,你说现在要是有人像神农一样尝百草,能不能搞出个‘新本草’?”我看着他发亮的眼睛,突然想起医馆里那本被翻烂的《本草纲目》——或许,中医的传承,从来都不缺敢尝百草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