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包拯连夜调阅城墙修筑档案。公孙策忽然发现异常:"大人,这七处水门的基石,都是用三十年前那场大战后的兵器熔铸而成!"
展昭检查从太原带回的玉耳珰:"每个耳珰内侧都刻着不同的边关地名...他们在测试共振频率!"
包拯将耳珰放在《皇宋堪舆图》上,七个边关要隘正好构成一个奇特的图案:"这是...先帝当年的行军路线!"
窗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张龙匆匆闯入:"大人!汴河下游发现浮尸,死者耳后嵌着玉耳珰!"
验尸房内,公孙策小心取出死者耳后的玉器:"与太原发现的同源,但多了道裂纹。"他将耳珰放入清水中,立刻有血色渗出:"是...寒玉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包拯检查死者衣物,从腰带夹层找出一块象牙牌:"乐坊司的通行令!"
次日清晨,乐坊司内一片混乱。主管跪地禀报:"失踪了三名乐师,都是精通筑琴的巧手..."
展昭从乐师住处搜出一捆奇特的丝弦:"人发混着雪蚕丝,与太原道观如出一辙!"
包拯突然想起什么:"立即去查三十年前那场大战后,熔铸城墙基石的监工是谁!"
档案库内,尘封的名册被小心展开。包拯的手指停在某个名字上:"白鹿先生...果然是他!"
公孙策倒吸一口凉气:"所以太原道观、乐坊司失踪案...都是在重现当年的布置?"
展昭剑眉紧锁:"但柳无痕为何要引我们发现这些?"
包拯沉思良久,突然取出金箔与象牙牌并置:"你们看这纹路...不是要破坏城墙,而是..."
"修复!"公孙策恍然大悟,"先帝在城墙中留下了克制音律杀阵的机关!"
七日后,子时的开封城万籁俱寂。包拯三人立于汴河畔的古城墙上,七盏人鱼灯按北斗方位排列。公孙策不断调整灯芯:"必须在紫微垣偏移七度时点燃..."
展昭的耳尖突然微动:"来了!"
远处传来隐约的笛声,汴河水开始无风起浪。七处水门同时发出沉闷的回响,城墙上的砖石微微震颤。
包拯点燃最后一盏人鱼灯,七道青烟笔直上升,在空中交织成星象图。笛声突然走调,汴河水的波动渐渐平息。
突然,一道白影掠过河面,柳无痕立于水波之上,手中捧着一个鎏金匣子:"包拯,接好!"
匣子凌空飞来,展昭纵身接住。打开后,里面竟是半部《太平引》的竹简,末尾盖着先帝私印。
柳无痕的身影渐渐模糊:"平衡已复...余下的路..."话音未落,他的身体化为无数光点消散在夜风中。
包拯凝视着竹简上新增的批注:"...音律之道,在乎民心。太平之引,实为心引。"
公孙策轻声道:"所以这一切..."
"都是先帝与柳无痕的局。"包拯望向平静的河面,"为的是让后人明白,真正的太平不在杀阵,而在民心。"
展昭忽然指向远方:"大人,看!"
汴河下游,一盏孤灯顺流而下。灯影中,隐约可见一叶扁舟,舟上白衣人横笛而吹,笛声清越,渐渐融入黎明的曙光中。(本章完)
喜欢新少年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