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压低声音,“锦衣卫在爪哇发现疑似林玄余党的踪迹。”
我眉头微皱。三年来,不时有关似报告,但都查无实据。或许只是商人们以讹传讹?
“继续监视,勿扰百姓。”
——黄昏·海岸独步——
夕阳将海浪染成金红色,我屏退侍从,独自走在沙滩上。眉心晶体微微发热,这是方舟在定期“联系”。自从重置系统后,每季度它都会通过灵核向我传递知识包,同时评估大夏文明指数。
这次传来的是一组农业技术:抗旱麦种、有机肥料配方、害虫防治法……都是民生急需的。看来方舟AI认可了我们这三年在伦理建设上的努力。
“陛下。”
唐若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换了身便装,月白襦裙在晚风中轻扬,恍若仙子。
“怎么不在迎宾馆休息?”
“有要事禀报。”她递上一卷竹简,“理学院刚完成的《灵炁伦理进阶》,请陛下过目。”
竹简上密密麻麻写满小楷,核心思想就一句:灵炁使用者的道德水准必须与技术掌握程度同步提升。为此,理学院设计了十二级考评体系,从“修身”到“平天下”逐级而上。
“善。”我收起竹简,“传旨:即日起,所有灵炁相关职位的晋升必须通过对应伦理考核。”
海浪轻拍沙滩,远处“灵风号”的帆影渐融暮色。唐若雪忽然轻声道:“皇兄还记得三年前今天吗?”
怎会忘记?正是那日我们从方舟归来,带着改变大夏命运的宝船与典籍。
“朕有个问题,一直想问你。”我转向她,“若当日朕选择基因室或火种库,你会如何?”
“臣妹会以死相谏。”她毫不犹豫,随即莞尔,“但我知道皇兄不会。因为您心中有'帝王之心'。”
帝王之心……这个词自从方舟归来后,时常萦绕耳边。朱弘炆选择关闭方舟,是怕人类重蹈覆辙;而我选择融合三条路,是相信这次会不同。
谁对谁错?或许要百年后才见分晓。
“陛下!”传令兵匆匆跑来,“琉球急报!尚宁王驾崩了!”
老王爷终究没能熬过这个春天。我立即下旨:以亲王礼治丧,太子亲往吊唁。这个忠诚的藩王,至死都不知道自己保管的蓬莱图引发了怎样的风云变幻。
“要启用方舟的延寿技术吗?”唐若雪轻声问。这是我们从方舟带回的最高机密之一。
“不。”我摇头,“生死伦常,不可轻变。除非大夏面临存亡危机,否则那些技术永远封存。”
这决定或许残酷,但正如《灵炁正典》所言:有些界限,一旦跨越,就再也回不去了。
——三日后·舰队启航——
泉州港万人空巷。十二艘新式宝船整装待发,将分别前往印度、阿拉伯、非洲乃至欧洲。每艘船都载着大夏特产、典籍和善意,还有最重要的——平衡发展的理念。
“灵风号”甲板上,林阿水正指导水手调试灵炁罗盘。这个曾经的渔家子,如今要代表大夏出使威尼斯。命运之奇,莫过于此。
“陛下,时辰到了。”陈芝儿提醒道。
我登上点将台,看着台下数千张朝气蓬勃的面孔。他们中有水手、学者、医师、工匠……都是新时代的弄潮儿。
“三年前,朕曾问一位智者,如何避免文明重蹈覆辙。”我的声音借灵炁传遍港口,“他给了朕八个字:'科技如酒,道德似器'。”
人群安静下来,连海鸥都停止鸣叫。
“今日你们远航,带去的不仅是大夏的技术,更是这种平衡之道。无论欧洲的王公,还是非洲的酋长,愿他们明白:无德之技,终将自焚;有术之德,方得永昌!”
“永昌!永昌!”欢呼声震耳欲聋。
号炮响起,舰队缓缓离港。我站在“宝船二号”舰桥,望着逐渐远去的海岸线。那里,无数百姓仍在挥手致意;更远处,是大夏的万里山河。
眉心晶体突然强烈共鸣!方舟AI的影像直接投射在视网膜上——朱弘炆的形象,面带赞许。
「文明指数评估:良好。第二阶段知识包准备就绪。您证明了帝王之路可行。」
“这只是开始。”我轻声道。
「确实。前方仍有无数挑战:技术垄断的诱惑、灵炁滥用的风险、外来文明的冲击……您准备好了吗?」
望向浩瀚大洋,我嘴角微扬:“朕与子孙,永续前行。”
碧波万顷,千帆竞发。这一次,人类的故事或将改写。
这一次,结局终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