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总局的公告栏前围了里三层外三层。¨k`e/n`k′a*n*s+h·u′.¢c¢o^m/孙颖莎刚结束3000米耐力跑,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在脸上,挤进去时正好听见梁靖崑念着参赛名单:“多哈世乒赛,混双——孙颖莎、王楚钦。”
“真的假的?”她猛地抬头,目光撞进身后王楚钦带着笑意的眼睛里。他手里还攥着刚拧开的矿泉水,瓶身上的水珠顺着指缝往下滴:“当然是真的,咱们争取的名额,忘了上次训练完跟你说的?”孙颖莎愣了愣,突然想起两周前的深夜,他在宿舍楼下说的“想再拿个冠军,把复刻杯带回家”。
名单背后的争取:少年的野心与并肩的决心
肖战指导抱着战术板走过来时,人群自动让出条路。他把王楚钦拽到一边,板着脸却藏不住笑意:“你们俩可真是,首接找刘主席请战,就不怕我不同意?”王楚钦挠了挠头:“肖指导,我们想试试三连冠,您不是常说‘趁年轻就得拼’吗?”
孙颖莎从后面探出头,手里还捏着块没吃完的能量棒:“肖指导,我们保证不影响单打,每天加练两小时混双,您就放心吧。”肖战看着他们眼里的光,突然想起第一次带王楚钦时,这小子也是这样,眼睛亮得像要把球台烧穿。
“行吧,”他把战术板往王楚钦怀里一塞,“名单己定,给我拿出真本事。记住,复刻杯不是靠嘴说的,得靠球拍拿。”转身离开时,他听见孙颖莎戳着王楚钦的胳膊说“都怪你,现在得加练了”,忍不住笑了——这俩孩子,吵吵闹闹的,倒比谁都默契。
消息传到网上时,热搜首接炸了。“莎头组合再战混双”的词条后面跟着个爆字,评论区里翻涌着粉丝的激动:“我的天!是真的!他们要冲三连冠了”“复刻杯必须带回家,这对可是心有灵犀的代名词”。王曼昱拿着手机给孙颖莎看:“你俩这热度,比男单名单还高。”
孙颖莎划着屏幕笑,突然被条评论逗乐了:“建议给裁判配个显微镜,看看他们打球时的眼神拉丝。”王楚钦凑过来看了眼,突然伸手揉乱她的头发:“别傻笑了,去练发球,刚才对练时你的逆旋转还是偏短。\s\h~e′n*n\v~f\u+.\c.o?m+”
奔赴多哈:征途上的细碎与期待
飞往多哈的航班在凌晨西点起飞。孙颖莎靠在窗边补觉,脖子上还戴着那条草莓项链,随着呼吸轻轻起伏。王楚钦把毯子往她肩上拉了拉,目光落在她攥着的混双战术本上——某页写着“近台快摆后衔接反手拧拉”,旁边被她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醒了?”他递过去块巧克力,“还有两小时落地,吃点东西。”孙颖莎迷迷糊糊地接过来,咬了口发现是黑巧,皱着眉想吐出来,却被他按住手腕:“补充能量,落地就得去适应场地,别到时候腿软。”
机场的摆渡车上,肖战指导拿着赛程表圈重点:“多哈的球台弹性比国内稍硬,球速会快5%,你们俩接发球得多注意。尤其是莎莎,你的正手快带得往前压半步,不然容易被顶回来。”王楚钦点头时,发现孙颖莎正偷偷在手机备忘录里记着什么,屏幕亮着的光映在她眼里。
出海关时,有当地球迷举着“莎头加油”的牌子。孙颖莎笑着挥手,突然被王楚钦拽了拽袖子——他指着个穿红色外套的小姑娘,手里举着幅画,上面是两个握着球拍的卡通人物,背后写着“三连冠”。
“待会儿给她签个名?”孙颖莎轻声问。王楚钦刚点头,就被小姑娘扑过来抱住胳膊:“我从巴黎就开始支持你们,这次一定要赢!”孙颖莎蹲下来给她签名,发现画的角落写着“复刻杯在等着你们”,笔尖顿了顿,在后面加了个感叹号。
场馆里的适应:球台的触感与默契的升温
多哈体育中心的训练馆里,空调开得很足。孙颖莎踩在蓝色地胶上跳了跳,回头对王楚钦说:“弹性是挺大,刚才那球要是在国内,肯定出界了。”他抛给她个球:“试试反手拧拉,看旋转能不能吃住。”
白色的乒乓球在球台两端来回飞舞,撞击声在空旷的场馆里格外清晰。王楚钦的发球突然加快节奏,急长球擦着边线飞过来,孙颖莎下意识地侧身正手快带,球擦着球台白边落在对方半台。!鸿-特?小¢说_网¢ ~更/新′最.全*“好球!”肖战指导在旁边拍手,“就这个感觉,往前顶,别犹豫。”
练到第三局时,孙颖莎的正手突然失误增多。她把球拍往球台上一磕,有点泄气:“总感觉节奏不对,好像慢了半拍。”王楚钦捡球时突然说:“还记得达拉斯那次混双吗?你也是这样,后来怎么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