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区,位于辽宁省阜新市主城区的中心位置,介于东经121°33′ - 121°42′,北纬41°54′ - 42°01′之间 ,全区总面积79.53平方公里 。.t?a-k/a`n*s*h?u~.?c′o.m′作为阜新市的经济、交通、文化和商贸中心,这里居住着汉、回、蒙古、朝鲜、锡伯、俄罗斯、鄂伦春等20个民族,常住人口为23.4万人(2020年11月1日数据) 。海州区下辖韩家店镇,以及和平街道、西山街道、河北街道、站前街道、五龙街道、平安西部街道6个街道办事处 。
一、历史沿革:岁月沉淀的记忆
海州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间。当时,此地的西山南坡被认定为风水宝地,一座藏传佛教喇嘛寺庙在此修建。由于蒙古语将“山坡、坡地”称为“海州”,所以这座寺庙被称为“海州庙” 。清末,海州庙周围逐渐聚集了二十几户人家,形成了海州庙村 。
1936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为掠夺阜新地区煤炭资源,指使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批准设置阜新市,在原阜新县境内划出海州庙、新邱、米家窑、孙家湾等25个村和今阜新镇,设立阜新市,此令于1940年1月1日施行 。同年,日伪当局开始编制《阜新都邑计划》,将阜新市中心地址选定在阜新县城西9公里的海州庙村,并在海州庙村一带设立阜新街 。1940年底,伪阜新市公署由阜新县城迁至海州,阜新街改为海州区,同时撤销阜新县,保留土默特左翼旗,阜新市辖海州、新邱、太平、孙家湾、协和、城南、城北、高山、兴隆、红叶、东岗11个区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接收阜新 。此后,历经1948年3月18日阜新全境解放以及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海州、太平、新邱、孙家湾、米家、城南等地名一直保留下来 ,“海州”之名还被延伸到海州街、海州桥、海州矿等地 。1948年,海州区改为阜新市第一区,1980年又改回海州区 。
二、下辖乡镇与街道:各具特色的区域
(一)韩家店镇
韩家店镇是海州区下辖的唯一乡镇。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关山沟风景区等特色旅游资源 。春日里,万亩杏花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杏花节期间,将生态旅游健康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形成“景、娱、食、宿、游”多元素融合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新路径 。′2¨疤¢墈′书*王! +哽~薪!醉`全¢在产业发展方面,韩家店镇积极推进产业转型,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基地在此落地生根,北斗导航粑机无人车生产线与高校研发中心汇聚,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镇内的农业也颇具特色,农产品绿色生态,部分农产品还成为了当地特色旅游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二)各街道特色
1. 和平街道:位于海州区的核心区域,商业氛围浓厚,有众多商场、超市和商业街,是居民购物、休闲的主要场所 。街道内配套设施完善,学校、医院、银行等一应俱全,生活十分便利 。同时,这里还有多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
2. 西山街道:因靠近西山而得名,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西山公园坐落于此,是居民日常锻炼、散步的好去处 。街道内保留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街区,见证了海州区的发展变迁 。此外,西山街道的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有多所优质中小学。
3. 河北街道:地处细河以北,拥有独特的滨水景观 。细河带状公园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河景、散步、骑行 。河北街道的工业基础较好,有一些小型工厂和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
4. 站前街道:因阜新南站位于此而得名,交通十分便利,是海州区的交通枢纽之一 。这里人流、物流密集,商业活动频繁,有许多酒店、餐馆和小型商铺 。同时,站前街道也是展示海州区形象的重要窗口,街道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管理较为严格 。阜新南站始建于1935年,原名阜新站,于1937年10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2016年更名为阜新南站 。
5. 五龙街道:是海州区的老城区之一,居住人口密集 。这里生活气息浓厚,有传统的农贸市场,各类生活用品琳琅满目,价格实惠 。五龙街道注重社区建设,积极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建设了多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