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省中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辽阳,而白塔区则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都市的活力。′新+完.本?神~站¢ -已~发¨布-最′新*章^节\
一、地理概况与行政区划
白塔区位于辽阳市的中部,地处长大铁路以东,太子河以西,全区总面积24.58平方公里 。别看它面积不大,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辽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白塔区下辖4个街道,分别是文圣街道、武圣街道、南门街道、襄平街道,共71个社区,还有2个行政村。文圣街道热闹繁华,商业气息浓厚,各类店铺琳琅满目,是居民日常购物休闲的好去处;武圣街道人文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与现代生活在这里完美交融;南门街道交通便利,是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襄平街道充满生活气息,社区配套设施完善,生活十分便利。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白塔区所辖区域古称襄平,拥有长达2300多年的历史,是东北地区建置最早的城市。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7世纪,这里长期作为东北地区的重镇和交通枢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战国时期,襄平属燕国辽东郡,是当时东北地区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秦汉时期,襄平继续保持着重要地位,是中原王朝统治东北地区的重要据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的更迭,襄平始终在东北地区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关键角色。
辽金时期,这里更是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辽代在襄平地区大兴土木,修建了众多宏伟的建筑,其中最着名的当属辽代白塔,它不仅是白塔区的标志性建筑,更是辽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金代时期,襄平地区继续繁荣发展,商业贸易十分活跃。
元明清时期,辽阳仍然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元朝在这里设立辽阳行省,管辖范围广泛。明朝时期,辽阳成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的驻地,军事防御体系更加完善。清朝时期,辽阳作为陪都盛京(今沈阳)的重要门户,地位依旧重要。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白塔区孕育出了独特的文化。这里的文化融合了中原文化、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形成了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例如,辽代白塔融合了汉民族与佛教文化,其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水平和文化交流。
三、历史人物
白塔区这片土地上,曾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王尔烈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着名才子,以诗文书法、聪明辩才见称于世。王尔烈自幼聪慧好学,勤奋刻苦,凭借着自身的才华和努力,在科举考试中屡获佳绩。他曾担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等职务,为朝廷做出了重要贡献。王尔烈一生清廉正直,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他的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染力,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如今,在翰林府旧地建有王尔烈纪念馆,占地面积9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房屋32间。馆内陈列着王尔烈的生平事迹、诗词作品以及书法真迹等,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位历史文化名人。
曹雪芹也与白塔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曹雪芹是中国清代着名的文学家,他所着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据考证,曹雪芹的祖籍就在辽阳,他的家族在辽阳有着深厚的根基。虽然曹雪芹出生在南京,但辽阳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楼梦》中所描绘的许多场景和人物形象,都能在辽阳找到影子。如今,辽阳建有曹雪芹纪念馆,通过展示曹雪芹的家族历史、创作背景以及《红楼梦》的文化价值等内容,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曹雪芹和他的文学巨着。
四、必游景点
(一)辽阳白塔
辽阳白塔无疑是白塔区最耀眼的景点,也是来此必打卡之地。/t^a+y′u¢e/d_u·.·c/o-m-它建于辽金时期,虽历经岁月沧桑和历代补修,却依然保持着初建时期的风貌。这座塔通高70.4米,是东北地区第一高塔,也是我国六大高塔之一,在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分塔基、塔座、塔身和塔刹四部分。塔身八面均涂白垩,故称白塔。每一层塔檐的角上都悬挂着风铃,微风吹过,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檐间还置有铜镜,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塔顶饰有火焰、相轮、宝珠等,造型精美,气势恢宏。
关于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