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舒兰市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大约3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活动,属西团山文化区,境内发现的西团山遗址,其存在时间上迄商末周初,下至秦汉之际。夏、商、周时代,这里为肃慎族居住地。
秦汉时期,舒兰市为玄菟群郡殷台县辖地;三国两晋时代,为挹娄人居地;南北朝时期,境内为勿吉粟末部辖地。隋代,依旧为勿吉粟末部辖地。唐初,舒兰市为粟末靺鞨部辖地,公元762年,唐肃宗诏以渤海为国,舒兰为渤海国涑洲辖地。
五代、宋代时,东北地区处于辽金时代,舒兰境域一直是女真族居地,先属辽东丹国涑洲辖地,后为东京道涑洲辖地;金时,境内为上京会宁府辖地。期间,宋徽宗年间,宋代有名的词人洪皓被流放到冷山,也就是数千里之外的舒兰纳里浑庄。洪皓以渊博学问得到完颜希尹赏识,教授其8个儿子读书,客观上促进了当时的汉文化向塞北的传播。
元代,境内为开元路咸平府辖地,后属海西辽东道宣慰使司辖地。明代,属努儿干都司阿林卫地。
清代,崇德元年至顺治十年,属盛京辖地;顺治十一年至康熙十五年,属宁古塔将军辖地;康熙十五年至二十年,属吉林将军辖地。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第二次东巡吉林,曾驻跸在舒兰驿站,并在此“赐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宁古塔将军沙纳海白金、彩缎”。康熙二十年至光绪三十三年,先后属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永吉州、吉林厅、吉林府辖地;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二年,分别属吉林府、五常厅和京都内务府直辖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辖地。宣统二年三月壬戌,析吉林府北境,五常府南境,设置舒兰县,县治所抢子坡(朝阳镇),属吉林省西南路道。
中华民国时期,民国十八年,废除道制,境内直属吉林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5月冯占海与日军决战舒兰城,并于7月13日收复舒兰县城,歼敌500余人,缴获日军迫击炮一门。民国二十二年实行县制改革,舒兰县政府改称县公署。伪满初期把东北划为十四省,舒兰县仍属吉林省管辖。民国二十九年7月,县公署由向阳移至“四家房”(今舒兰镇)。民国三十五年7月,归吉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辖。民国三十七年7月15日,撤销吉北专署,归吉林省直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舒兰县政府改称舒兰县人民政府;1955年6月16日,舒兰县人民政府改称舒兰县人民委员会;1958年6月,属吉林市管辖的吉林地区;1966年1月10日,属永吉专区管辖;1968年2月13日,舒兰县革命委员会成立;1969年2月23日,仍属吉林市管辖的吉林地区;1980年11月3日,舒兰县革命委员会改称舒兰县人民政府,隶属吉林市管辖;1992年10月8日,撤县设市,舒兰县人民政府改称舒兰市人民政府,由吉林省直辖,吉林市代管。
三、历史人物
在舒兰的历史长河中,完颜希尹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出生于舒兰市小城镇,生年不详,出身女真贵族家庭。完颜希尹年轻时便跟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举兵抗辽,他精通兵法,注重收集敌方信息,善于分化敌人阵营,屡立战功,协助完颜阿骨打成功建立金国。
完颜希尹酷爱中原文化,宋金战争中,别人攻下城池忙着抢夺财物,他却急于掠走书籍,还聘请滞留在金的南宋使臣教授儿子读书,其子孙也因此受益,许多担任金朝重要官职。更为重要的是,他依据汉字和契丹字特点,结合女真人语文习惯创制了女真大字,改变了金朝没有文字的历史,对金朝政权巩固和女真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被尊称为“女真仓颉” 。1140年,完颜希尹因遭人恶意构陷,蒙冤被赐死,死后葬于完颜希尹家族墓地。
四、必游景点
完颜希尹家族墓地
完颜希尹家族墓地位于舒兰市小城镇马路村大松树屯的山谷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总面积约146万平方米,分为5个墓区,墓区内共有7组石雕刻物,每组由成对的石人、石羊、石虎和石望柱构成。现存石雕刻物通常以组为单位,两樽石雕相对而立,手执宝剑的为武将,手执笏板的为文官。这里不仅葬有完颜希尹,还有其父亲、孙子等许多金朝重臣,是国内外金代遗存中唯一保留布局较完整的女真大贵族家族墓地,也是金代陵墓中石雕刻保存最好、数量最多的,对于研究金朝历史、女真品官墓前汉仪制度、艺术风格等具有极高价值。墓区内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