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铁东区成为满族聚居地,叶赫部在此建立城寨,成为海西女真四部之一,在东北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明末,叶赫部与建州女真往来密切,后归入清朝版图,满族文化在此得到进一步发展。近代以来,铁东区因地处辽吉蒙三省交界,成为军事战略要地,见证了多次战役,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平战役,给这片土地留下了深刻的红色印记。
在文化脉络上,铁东区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区域,汉族、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在此长期共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满族的萨满文化、汉族的农耕习俗、蒙古族的游牧元素相互影响,体现在饮食、服饰、节庆等多个方面。
历史上,铁东区涌现出多位有影响的人物。叶赫部贝勒金台石、布扬古是明末海西女真的重要首领,他们带领叶赫部在东北草原上活动,与周边部落交往互动,其事迹在《清史稿》等文献中均有记载,是研究女真族历史的重要对象。近代以来,在四平战役中,无数革命战士在此浴血奋战,他们的英勇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铁东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必游景点与历史遗址
必游景点
- 叶赫那拉城:位于叶赫满族镇,是复建的叶赫部古城遗址,占地约10万平方米。¨|.微°?趣μ[小$]2说? -?已]发¢?布?°最¤e?新`+~章{!节,*`古城依山而建,分为内城和外城,城墙由夯土筑成,保留了古代军事防御建筑的特征。城内设有贝勒府、议事厅、民俗馆等建筑,展示了叶赫部的生活场景和历史文物。游客可在此了解叶赫部的兴衰历程,观看满族歌舞表演,感受满族文化的独特内涵。城外群山环绕,林木茂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相互呼应,是了解满族历史的重要场所。
- 山门风景区:地处山门镇,由山门水库、杏花山、德仁堂等部分组成。山门水库建于1958年,库区水面开阔,周边山林覆盖率高,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层林尽染,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游客可乘船游湖,或沿湖边步道散步,欣赏湖光山色。杏花山因春季杏花盛开而得名,每年四月,漫山遍野的杏花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形成“杏花烟雨”的景观。
- 二龙湖风景区:位于石岭镇附近,是吉林省较大的人工湖之一,由二龙山水库形成。湖区面积广阔,水质清澈,周边群山环绕,生态环境优良。这里是开展水上运动的好地方,可进行垂钓、划船、游泳等活动。湖岸周边设有度假村和农家乐,游客可在此品尝湖鲜,体验乡村生活,适合全家出游或朋友聚会。
历史遗址
- 叶赫部东城遗址:位于叶赫满族镇境内,是叶赫部早期的都城遗址之一,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遗址现存夯土城墙残段,周长约2000米,城墙高约3-5米,依稀可见当年的规模。城内曾出土陶器、铁器等文物,为研究叶赫部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实物依据。遗址周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体现了古代军事城寨的选址智慧。
- 四平战役遗址:分布在铁东区多个区域,包括当年的战场、防御工事等遗迹。在解放街道附近,仍保留部分当年的碉堡和战壕残迹,是四平战役的直接见证。这些遗址虽历经岁月侵蚀,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革命先辈的牺牲精神,如今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场教材。
- 二龙湖古城遗址:位于二龙湖畔,是一座辽金时期的古城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了城墙、房基、窖穴等遗迹,出土了大量辽金时期的瓷器、铁器、铜器等文物,反映了当时的手工业和商贸活动。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辽金时期东北地区的城市布局和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寺庙与古刹
铁东区现存的寺庙较少,其中较为知名的是普济寺,位于山门镇附近的山林中,建于清末民初。寺庙规模不大,由正殿、配殿、禅房等建筑组成,建筑风格为传统中式庙宇样式,青砖灰瓦,古朴庄重。寺内供奉观音、如来等佛像,香火虽不旺盛,但环境清幽,是周边信众礼佛的场所。寺庙周边林木葱郁,空气清新,游客可在此感受宁静的氛围,了解当地的宗教文化。
四、民俗风情
铁东区的民俗风情融合了多民族特色,其中满族习俗最为突出,尤其在叶赫满族镇一带,保留了大量传统民俗。
满族的传统节庆活动丰富,颁金节是满族的重要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举行,纪念满族的形成。节日期间,叶赫满族镇会举办祭祀仪式、满族歌舞表演、传统体育比赛等活动。祭祀仪式由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