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 > 第190章 建制固基:总督区的筹谋与故土的倒影

第190章 建制固基:总督区的筹谋与故土的倒影

“王总督说,海关的税则该定了,广东来的商队下个月就到。”副将捧着王守仁的手札进来,上面墨迹新鲜,“还有,铁山堡的工匠们催着要‘匠户功勋册’,说想把家人接来。”林远接过手札,指尖划过“凡工匠子弟入学,与民户同例”那句,心里敞亮——王守仁把“一视同仁”四个字落到了实处。他抬头望向窗外,总督府的旗子正和新明区的区旗一起飘着,龙纹与铁轨稻穗图案在风里碰了又碰,倒像在说悄悄话。

朝廷派来的王守仁果然是老手。到任不过半月,就把海关的铜印按在了《通商则例》上,税则定得精细:“大明商货抽什一,西葡商货抽什二,印第安部落土产免税(限自用,贩售者按什一)”;学政署的《入学章程》也改得妥帖,“凡新明区子弟,无论汉夷,考核标准一致,学费伙食费分三等,赤贫者可工读抵用”——福建来的渔民儿子和黑鹰的孙子,都在工读名单上,一个帮着抄书,一个负责喂学堂的羊,谁也没觉得吃亏。

林远把政务交出去那天,特意带着王守仁去了红河谷的官学。先生正教孩子们画铁轨剖面图,大明孩子说“铁轨该用锰钢”,印第安孩子反驳“雨林里得用防腐木枕”,争得面红耳赤,手里的炭笔却没停。王守仁看着黑板上双语标注的“蒸汽原理”,笑着对林远说:“林兄留的不是摊子,是块正长的苗。我守着不让它歪了,你尽管往前探。”林远点头,从怀里掏出张地图,上面用墨线勾着从南美到中美洲的路线,“打算先派勘探队去尤卡坦半岛,听说那里有能炼银的矿。”

对印第安部落的事,两人默契地各管一头。王守仁在总督府设了“夷务司”,让各部落首领每月来议事,鸡毛蒜皮的纠纷当场断了;林远则带着工匠帮他们改进农具,把木犁换成铁犁,还教他们用蒸汽脱粒机——条件是“出粮时得按市价卖给新明区”。红羽部落的人学会了种高产玉米,秋收时拉来的粮食堆满了转运站,换走的不仅有铁犁,还有二十支火枪,说是“要防着北边的玛雅人抢粮”。

这日,林远正在给勘探队打包物资,王守仁踱了过来。见他往箱子里塞《双语对照手册》和奎宁粉,打趣道:“林兄这是要把新明区的法子,一路撒到北美洲去?”林远笑了,指着地图上的尤卡坦半岛:“听说那里的人也信太阳神,跟克丘亚部落能说上话。先探路,不急着占地,等他们瞧见铁轨的好处,自然会来打交道。”王守仁点头,递给他一枚新铸的“南美勘探印”,“拿着这个,沿途部落会认。有难处就发电报,总督府给你兜底。”

勘探队出发那天,新港码头挤满了人。黑鹰派了五个熟悉雨林的族人当向导,红羽的儿子也混在队伍里,背着新学的汉文账簿,说要“记清楚见过多少奇花异草”。林远站在铁甲列车上,看着王守仁在月台上挥手,看着官学的孩子们举着“一路顺风”的木牌,突然觉得心里踏实——新明区的根基已稳,就像铁轨牢牢嵌在路基里,接下来该让这根铁骨头,往更远处生长了。

列车驶离新港时,林远翻开了勘探日志的第一页,写下:“万历三十年秋,自新明区启行,往探中北美。所至之处,先问习俗,再观地利,不求速胜,惟愿渐融。”车窗外,红河谷的烟囱正冒着白烟,印第安部落的篝火在远处闪烁,铁轨延伸的方向,晨雾里仿佛已能看到新的光点。

他知道,自己在南美还得待上些日子。要看着勘探队走出雨林,要等着尤卡坦的第一船银矿运来,要把从新明区到中美洲的商路踩实了。等这些事都妥了,再回大明述职不迟。而眼下,铁轨在车轮下哐当作响,像在催着他——前面的路还长,得抓紧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