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双穿:1904我用青霉素换金条 > 第211章 六条新政引波澜

第211章 六条新政引波澜

老农赵栓柱捏着辗转弄来的报纸纸片,手指抖得厉害,声音嘶哑:“一人十亩耕地?还借种子、农具、三年口粮?前三年还免农税?”

他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那几行字,仿佛要把它烧穿:“我家给王老财当牛做马三十年,全家拢共才租他八亩薄田。·墈`书\屋. !无.错`内?容,交了租子,年年饿得啃树皮!你们觉得这沈大帅说的能当真?”

“爹!”儿子赵铁牛猛地站起来,年轻的脸庞涨得通红,拳头攥得咯咯响。

“报纸都登了,全国都知道了!他那样的大人物,还能哄骗咱泥腿子?咱窝在这儿给王老财当驴使唤,哪天不是累个半死?却连一口饱饭都难吃上,不如赌一把,去东北!”

角落里,沉默寡言的李二娃闷声道:“铁牛哥说得在理,可东北在哪儿?听说冰天雪地,还有大虫吃人,沈大帅杀东洋兵那狠劲儿…”

他犹豫着:“要不咱几家凑点盘缠,俺和铁牛哥先去探探路?要是真能分地,俺们其中一人捎信回来!要是假的,也省得拖家带口白跑一趟,折在外头。”

就在这几户人家密议的当晚,村东头王老财那高门大院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王老财正与隔壁几个村的大地主商讨着对策:“这个姓沈的真不是东西,他这是要挖我们的根啊!佃农回头要是都跑了,我们那么多耕地谁种。”

旁边一个举人老爷,捻着八字胡笑道:“无妨,他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兰?兰¢文*穴\ ~耕+鑫,罪·筷?这群睁眼瞎的泥腿子,吓唬一下就老实了。”

看着几位地主都一脸期待的看着自己,举人老爷骄傲道:“你们按我说的,明天在村子里传出话去,保准那些泥腿子乖乖不乱跑。”

“咱们就说那沈钧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投降的东洋兵,几万人呐,说杀就全宰了!堆成山的人头!这种人能对泥腿子好?”

他唾沫横飞:“而且那沈钧是卖国贼!他把咱们的旅顺港一马克就卖给了德国鬼子!他给十亩耕地就是个幌子!”

“肯定是骗人去送死!抓住卖给德国佬送去海外,男的抓去当苦力挖矿!女的首接卖到窑子里!”

“咱们这么一番吓唬,在警告那些泥腿子,谁敢跑,今年的租子翻倍!欠的债,利滚利!你们觉得还有几个泥腿子敢去东北的。”

就在各地的农民和地主互相算计时,上海滩,华商总会一间雅致的茶室里,香烟袅袅。

大生纱厂的代表周襄理放下手中的报纸,啜了口龙井,眼中精光闪烁:

“免税十年,此乃百年难遇之机!东北沃野千里,人口一旦北迁激增,布匹需求必然暴涨。”

他对面坐着的利通洋行买办钱先生却微微摇头:“周兄莫要太乐观,德国人那免税特权可是写在条约里的,他们机器精良,资金雄厚,华商要与其争锋,难啊。·顽? ? .鰰.栈/ .埂-欣-嶵′快~”

周襄理哈哈一笑:“德国人免税进来的是机器设备、洋火洋油这些。咱们华商免税做的,可是米面粮油、布匹成衣、锅碗瓢盆这些接地气的买卖!”

“东北千万新移民的饭碗、炕头,那才是真正的大市场!德国人能跟咱们比这个?这免税十年,足够咱们华商在东北的民生领域扎下根了!”

另一桌几个经营五金、建材的老板也凑了过来,兴奋地议论:“造房子,肯定要大造房子!移民来了要住,工厂开了要建厂房!木材、砖瓦、五金的需求有多大?”

“还有路!沈大帅要建万所学校,修路架桥少不了,这可是泼天的富贵!”

商人的算盘珠在免税的刺激下劈啪作响,空气中弥漫着对东北那片“新大陆”的勃勃野心。

京师大学堂简陋的宿舍内,油灯下挤满了年轻的头颅,一张抄录着沈钧通电全文的毛边纸在众人手中传递。

读到“十年内兴建万所小学,学费全免,升学颁发优渥奖学金”时,一个来自安徽乡村的师范生王振声,泪水毫无征兆地涌出。

“振声兄…”旁边同学轻声问。

王振声深吸一口气,声音哽咽:“我家穷,七岁就给地主放牛,晚上趴在私塾窗根下偷学几个字。”

“为了供我读书,爹娘借遍了全村,最后把两个妹妹卖了,才送我进了县学堂。后来考到这里…”

他指着电文:“万所小学!免学费!奖学金!沈帅要是真能做到,东北的孩子,我们家乡的孩子,多少人不用再卖儿卖女,不用再当一辈子睁眼瞎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沈帅这是…这是要重塑我华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