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成神童后,族谱为我单开一页 > 第135章 平淡的日常

第135章 平淡的日常

老人的手掌并不温暖,甚至有些冰凉,但那掌心传来的力道,却让徐飞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稳。-1¢6·k-a-n.s!h·u_.¨c¢o!m_

他看着眼前的爷爷,这个小小的、佝偻的身影,在清晨的微光中,却显得无比高大。

徐飞没有再问什么,他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坐上牛车,吱呀的车轮声再次响起,载着他驶向崭新的私塾。

晨雾渐渐散去,露出了远方连绵的青山轮廓。

距离府试,仅剩数月。

徐飞闭上眼睛,将所有的情绪都压回心底。

从今天起,他将进入一种全新的状态。

京城之行,是开眼界,是结人脉,是埋下未来的种子。

而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将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磨砺出最锋利的笔锋。

闭关,冲刺。

牛车到了明礼堂,昨日的喧嚣己经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井然有序的忙碌。

林源派来的管家正在门口登记造册,前来报名的家长们排起了长队,虽人多,却不嘈杂。

钱大塾师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儒衫,精神矍铄地站在堂前,指点着几个新请来的帮工布置教室。

看到徐飞,他立刻招了招手,脸上的笑容比昨日更加灿烂。?如?闻′网? *首·发-

“明礼,快来!看看咱们的新教室!”

徐飞走了进去。

教室照得亮如白昼。一排排崭新的松木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墙上挂着新制的黑板,旁边放着石灰笔。

一切,都和他图纸上画的一模一样,甚至更好。

林子轩也早早地到了,正在一间独立的静室里温书。

看到徐飞,他放下书卷,走了过来。

“明礼,这里可比我们之前那个又黑又小的屋子强太多了!”

他兴奋地说道,“我爹说,从今天起,到府试之前,我们俩就用这间静室,谁也不许打扰。”

徐飞点了点头,目光扫过这间宽敞的静室。

书架上己经摆满了各类经史子集,笔墨纸砚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卧榻,可供午间小憩。

这是为他们二人量身打造的“闭关”之所。

接下来的日子,变得简单而纯粹。

每日寅时起,卯时初,徐飞和林子轩便会来到静室,开始一天的苦读。

钱大塾师为他们制定了严苛到近乎残酷的学习计划。

上午,经义。

从《诗》《书》《礼》《易》《春秋》,到朱熹的《西书章句集注》,逐字逐句地剖析,背诵,理解。.5/2¢0-s,s¢w..¢c`o/m·

钱大塾师不再是那个温和的老先生,他变得极为严厉,任何一个典故的出处,任何一句经文的微言大义,都要求二人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下午,策论。

钱大塾师搜集了近几十年来所有院试、府试、乃至乡试的策论题目,从民生、吏治、军事、农桑,到河工、盐铁,包罗万象。

他要求二人不仅要熟读史书,更要结合时弊,提出自己的见解。

每三日,便要模拟一场府试。

从清晨到日暮,整整一天,关在静室里,完成三场考试。

之后,钱大塾师会亲自批改,然后逐篇讲解,从破题、承题,到结构、文采,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对心智和体力都是巨大的考验。

林子轩毕竟年长几岁,底子也厚,尚能勉力支撑。

但即便是他,也常常在深夜温习完毕后,累得趴在桌上就睡着了。

而徐飞,记忆力本就超群,加上成年人的理解能力,学习效率高得惊人。

钱大塾师常常在给他讲解一个知识点时,他己经能举一反三,引申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他论及民生,会提到“藏富于民”和“刺激内需”;论及吏治,会分析“权力制衡”与“监督机制”;论及农桑,甚至能画出简易的曲辕犁和水力纺车的草图。

这些见解,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的认知。

好几次,钱大塾师拿着他写的文章,愣神许久,然后吹胡子瞪眼地骂道:“你这小脑袋瓜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妖魔鬼怪!这等惊世骇俗之言,也是你一个六岁娃娃能想出来的?”

骂归骂,但眼神里的欣赏和震撼,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他只能将这一切,归结于“天授”,是老天爷将智慧灌顶给了这个弟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