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篇紧扣“山”、“瘠”二字,对策具体到“责成典吏里正”、“择坡地为公田”、“试种具体作物”、“轮值出力”、“采板岩垒砌”、“仿制何种农具”、“官田试用、富户示范”、“颁刻图谱”、“垒石作埂”、“种植何种杂粮果木”等极细操作层面,
并再次自然、有力地嵌入“本地板岩”这一现实资源。语言平实如话,逻辑环环相扣,无一句空言,字字皆可落地。
写罢,杨知允随即通读一遍。
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在书房地上投下斜斜的光斑。
杨知允悄然出了宅院后门,避开村中路径,寻了一条村后山林少有人迹的小径。
寒风掠过光秃的枝桠,发出清越的哨音。
他沿着蜿蜒的山道向上攀登。首至登临后山一处视野极阔的平台。
此处远离尘嚣,唯余天风浩荡。
举目远眺,整个杨家村尽收眼底。
杨知允负手而立,身姿如崖畔青松。
连日来高强度的备考,让他压迫神经,需要放松放松。
夕阳熔金,将他的身影在山道上拉得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