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许道,“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此乃大秦强盛之基。如今欲教化万民,推广拼音,自然也需统一语音标准。”
“我意,以我大秦朝堂之上,群臣通用的官话发音,作为拼音系统的标准音。”
淳于越和叔孙通目光交汇,神色为之一振。以官话为标准确实是解决方言差异的良策,不仅合乎逻辑,更符合大秦统一的国策。
“当然,”扶苏话锋一转,“地方口音的存在,是风土人情之体现,乃自然现象,不必强行禁绝,只要不妨碍文字语义传达即可。”
叔孙通捋须点头:“正是此理。强制改变百姓口音,不仅事倍功半,恐怕还会引起不必要的抵触。”
扶苏颔首,继续道:“但在学堂教学、官府文书注音、官方交流等层面,我们推行标准拼音,使政令通达,文化传播。而民间日常交流,仍可保留方言特色,两不相悖。”
淳于越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如此一来,即便不同地域之人乡音各异,但只需通过统一的拼音标注,便能明了其标准读音与含义,实为一举两得之策。
“正是如此。”扶苏微微颔首,“设想一下,北地商贾与南疆商人相遇,虽口音难辨,但只要识得同样的拼音,便能相通文意,岂不是天下交流便利了许多?”
扶苏几乎每一步都考虑得面面俱到,把所有可能的质疑都先行化解。
淳于越与叔孙通相视一瞬,彼此眼中都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这己不是简单的文字改良,而是对千年传承的彻底革新,一场真正的文化变革!
若此法真能推行,那“教化万民”的宏伟蓝图,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淳于越迫不及待地问道:“殿下,这构成文字发音的所有'声'与'韵'究竟有多少?我等也想一探究竟,亲身体验这拼音之法。”
扶苏神色郑重,一字一顿道:“所谓拼音,由二十六个字母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