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英烈传奇 > 第375章 长宁二十一年冬,长安雪落葬孝慈

第375章 长宁二十一年冬,长安雪落葬孝慈

是岭南进贡的,最甜。她还说,希望有朝一日,天下百姓都能像这橘子一样,过上甜日子。”

“她做到了。” 玉倾城感叹,“这些年,大唐国泰民安,百姓富足,这背后,有她一半的功劳。”

马车行至半途,风雪更大了,道路被积雪覆盖,车轮陷入泥泞,前行艰难。

“殿下,要不我们歇几日,等雪小了再走?” 随从担忧地请示。

“不必。” 龙天策掀开帘子,看着漫天风雪,“安澜太后一生,为了大唐,从未怕过艰难险阻。我们这点风雪,算什么?继续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玉倾城握住他的手,他的手冰凉,却异常坚定。她知道,他不是在赶路,是在赴一场与故人的约定。

经过十数日的颠簸,龙天策一行终于抵达长安。

长安城笼罩在一片肃穆的白幡之中,宫墙内外,挂满了素色的灯笼,来往的官员百姓,皆着素服,脸上带着哀戚。

长乐宫灵堂,哀乐低回。

安澜太后的灵柩,停放在正中,覆盖着明黄色的绸缎。秦武皇帝穿着孝服,跪在灵前,身形消瘦,双眼红肿,显然已哭了许久。

“秦……秦王伯伯……” 秦武看到龙天策拄着拐杖,在玉倾城的搀扶下,缓缓走进灵堂,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陛下,节哀。” 龙天策走到灵前,看着那具冰冷的灵柩,八十有六的他,眼眶也红了。他深深一拜,动作缓慢,却异常郑重,“老臣……来送太后最后一程。”

玉倾城与随后赶来的罗嘉儿、宋雨菲等人,也一一上前祭拜,低声啜泣。

灵堂里,气氛肃穆,只有压抑的哭声和哀乐声,回荡在冰冷的宫殿里。

追封合葬:帝王孝心慰英灵

吊唁仪式结束后,秦武在偏殿召见了龙天策。

“伯伯,母后走了,朕……朕心里空落落的。” 秦武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像个失去依靠的孩子,“以后朝堂上的事,再也没人能像母后那样,为朕指点迷津了。”

“陛下已经长大了。” 龙天策看着他,语重心长,“太后在时,常说陛下‘聪慧仁厚,有治国之才’,她若看到陛下如今的沉稳,定会欣慰。”

秦武擦了擦眼泪,眼神渐渐坚定:“伯伯说得是。母后一生为国为民,朕不能让她失望。”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朕已决定,追封母后为‘孝慈文皇后’,以皇后之礼,将她葬于安陵,与父皇(明宗孝文皇帝秦珪)合葬。”

安陵,是明宗孝文皇帝的陵寝。按照祖制,太后乃为皇帝生母.于情合理

龙天策看着秦武眼中的决心,点了点头:“陛下此举,合情合理,亦合民心。太后与明宗皇帝,夫妻一体,共治天下,合葬安陵,是她们应得的归宿。”

有了龙天策的支持,再无人反对。

秦武又道:“朕还想为母后撰写碑文,记述她一生的功绩,让后人知道,大唐曾有过这样一位贤德的皇后。”

“陛下有这份心,太后在天有灵,定会安息。” 龙天策欣慰地说。他知道,秦武的这份孝心,不仅仅是对母亲的怀念,更是对安澜太后一生功绩的肯定,是对“贤德治国”理念的延续。

安陵落葬:雪落无声启新章

长宁二十一年十二月下旬,安澜太后(孝慈文皇后)的葬礼,在安陵举行。

葬礼盛大而肃穆。送葬的队伍,从长安一直绵延到安陵,百姓们自发地站在道路两旁,手持白花,默默送行。许多经历过安澜太后推行善政的老人,一边哭一边念叨:“太后娘娘,您走好啊……”

龙天策拄着拐杖,站在送葬队伍的前列,看着灵柩缓缓送入安陵地宫,与明宗皇帝的灵柩并排安放。

地宫的石门缓缓关闭,将这位传奇女子的一生,永远封存在了这片黄土之下。

秦武站在陵前,望着紧闭的石门,深深一拜,久久不起。风雪落在他的孝服上,堆积起薄薄的一层白,他却浑然不觉。

龙天策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安澜太后的离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那个需要她以柔肩扛鼎的时代,随着秦武的成熟,随着大唐的日益强盛,已经悄然落幕。

而新的时代,正在秦武的手中,缓缓开启。

他仿佛看到,安澜太后在天之灵,正微笑着看着这一切——看着她辅佐的皇帝,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看着她守护的大唐,国泰民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