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营缮司的院子,在洪武元年这个格外寒冷的初冬,显得格外忙碌。.白?马¢书+院¨ ^哽^芯!嶵\快-
新式排烟铁炉和砖石烟道的试制正如火如荼,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匠人们呼出的白气交织在一起。
李祺是被朱标拉着过来的。
新式暖炉在武英殿侧殿试用的效果出奇的好,朱元璋龙心大悦,己经下令在几处紧要宫室推广。
朱标心系此事,同时也记挂着金薯种子的窖藏情况,便带着李祺来工部看看进展,顺便也巡查一下农桑院那边范同舟是否严格执行了保存记录。
刚走进营缮司的院子,一阵风卷着黑灰就扑面而来。
李祺下意识地眯了下眼,用手在面前扇了扇,目光落在了那几座“黑山”上。
只见几个穿着破旧棉袄的工匠,正吃力地将那些黑粉铲进几个笨重的木匣子里,然后抬起匣子,看样子是准备往外运走倒掉。
“陈主事,”
朱标也注意到了,唤住正陪着他们巡查的营缮清吏司主事陈实,“那些黑粉是何物?为何在此堆积,又似要弃置?”
陈实连忙躬身回答:“回太子殿下,那是煤石粉碎后筛出的细末,也叫炭粉。
整块的煤石烧窑、炼铁、取暖都好用,可这些筛下来的细末,却是无用之物。
因其过于细小,首接投入炉中,未及燃烧便被气流吹散,或随风飘散,污染极大,且极易引发火患。
工部各处的炭粉越积越多,只能定期清运出去,找个偏僻地方掩埋了事,甚是头疼。”
李祺看着那随风乱舞的黑尘,又看看工匠们费力搬运的样子,随口问道:
“就这么倒掉?怪可惜的。
不能加点水,把它们捏成一块一块的?
像做泥胚那样,干了不就能烧了?”
旁边一个正铲炭粉的老工匠听到了,苦笑着摇摇头,操着浓重的口音道:
“小贵人有所不知咧,试过!
加水少了,这黑粉跟沙子似的,聚不成团,一拍就散;
加水多了,又成了稀糊糊的黑泥汤,更没法烧了!白费力气!”
他说着,又铲起一锹炭粉倒进木匣。?E-Z?暁-税_枉^ +勉?废+粤!渎·
李祺蹲下身,用手指捻了捻地上散落的炭粉,确实又干又散。
他脑海中闪过前世模糊的记忆片段,似乎……煤粉是可以成型利用的?
需要加些粘合剂?
他不太确定,但看着这堆“废物”,总觉得应该能利用起来。
“那……不能在里面混点别的东西?比如……黄土?”
李祺试探着说,更像是在自言自语地推理,“黄土加水能粘合,等把这煤粉块烧完了,不就剩下烧过的土渣渣了?
煤粉不也就烧掉了?废物不就利用了?”
他纯粹是从“废物再利用”和“粘合”的角度在瞎琢磨。
那老工匠浑浊的眼睛猛地一亮!
手里的铁锹“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他像是被一道惊雷劈中,整个人都僵住了!混土?!对啊!怎么没想到?!
黄土加水就有粘性!煤粉要的就是能粘合在一起烧!
烧完了剩下的土渣……那不就是寻常灶膛里的炉灰吗?
清理掉就是了!谁还在乎那点土渣?
“混……混土?!”
老工匠失声叫道,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混土!贵人!您……您是说混点黄土进去?!”
陈实也是浑身一震!
作为工部主事,他太清楚如果这法子能成意味着什么了!
困扰工部多年、令人束手无策的炭粉废物,将变成可用的燃料!
这将节省多少购煤的开支?
又能解决多少污染和堆放问题?
“快!快拿黄土来!拿水来!”
陈实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都变了调。
他亲自冲过去,从一个正在和泥砌烟道的匠人那里抢过一桶黄泥和半桶水,又找来了几个空木匣子。\零^点/墈/书^ \冕!费!阅_读\
李祺和朱标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吸引,站在一旁看着。
老工匠和其他几个匠人立刻围了上来,七手八脚地开始试验。
先按大概三份炭粉一份黄土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慢慢加水搅拌。
“水要一点点加!看粘性!”老工匠经验丰富,一边搅拌一边指挥。
果然,加了水的炭粉和黄土混合物渐渐变得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