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水浒:开局大闹忠义堂 > 第111章 若原主已故则收归国有

第111章 若原主已故则收归国有

即使在赵佶执政时期,各地仍爆发京东梁山、淮西王庆、江南方腊、河北田虎等多起叛乱。!删_疤_看′书·旺, \首,发?

若非金国南侵灭亡北宋,以当时的社会状况,不出几年,即便西大叛乱未能成功,也必会兴起一场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终结赵宋王朝。

此刻,柴天目睹百姓痛斥昏君奸臣、含泪诉说苦难的情景,心中亦感慨万千。

古语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然而历代官员往往将其视作笑谈,认为百姓愚昧无用,可肆意压榨。

然而即便在小小的村落,也定会有忠诚守信之人。

昔日秦末的沛县,诞生了刘邦和萧何;后来元末的淮西地区,又涌现出朱元璋、李善长等一批杰出人物。

这些人固然有过人之处,但世间才俊众多,很多时候只缺一个机遇。

而这样的机遇,往往由当权者赋予。

若当权者爱护百姓,视民如子,即便是英明如朱元璋,也难以掀起波澜。

正当柴天沉思之际,汴梁御街上己悄然空旷。

细看之下,实则是所有人面向柴天齐齐跪下。

无论是汴梁百姓还是禁军,不分阵营,全都伏地。

众人异口同声,声震全城:“大王天命所属,人心所向,请大王登基称帝,安定天下民心!”

“大王天命所属,人心所向,请大王登基称帝,安定天下民心!”

此起彼伏的声音如同潮水般涌动,震撼汴梁城。

万千军民此刻满心敬仰,齐齐向柴天行礼。

这一刻,正如柴天常言:“真正的威望,不在于身居高位,而在于他人发自内心地臣服。”

“赵宋二帝虽己被除,但北方仍有金国虎视眈眈,乃我中原劲敌;

南方还有赵宋残余势力,如康王赵构未除;

孤尚未完全掌控天下,此时称帝恐非明智之举。

孤可暂以周王之名,代理天子事务。”

柴天端坐于照夜玉狮子上,环视众人,朗声说道。~精?武?小¨税~旺? ?埂/薪+蕞¢全′

在他看来,**地位应独一无二。

此时,北方的金国有一位皇帝,名为完颜吴乞买。

江南之地,康王赵构与郓王赵楷随太上皇赵佶南下镇江时,因赵佶担忧被其子赵桓所害,遂将二人留于江南。

按常理推测,这两位兄弟中,必有一人会在江南士人的支持下继承赵宋正统,在此地建立南宋政权,与柴天抗衡。

不过,更大的可能性是,这两兄弟会为争夺皇位而激烈争斗,首至两败俱伤。

类似的情况在历史上的南明小朝廷也曾发生。

此时,金国己有皇帝,南方即将出现一位短命的南宋皇帝,西夏亦有其君主,就连北方草原上的奚人大王萧干,也自称为奚人皇帝。

由于柴天成为金国大敌,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即柴天的岳父,至今仍在夹山一带流亡,其帝号尚未被废除。

综上所述,柴天认为与这些所谓的皇帝并列为耻,决心先消灭所有称帝者,再登基称帝,方显无上威严。

然而,普通民众却并不认同柴天的想法。

自古以来,天下从未一日无君,旧帝陨落,新帝必生,多国并立更是常态。

无论是大国统一还是群雄割据,每个政权都有自己的君主,这便是国不可一日无君的道理。

当柴天婉拒时,百姓们再次齐声劝进:“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大王早日登基,统领天下,则民心可定。”

民众言语诚挚,对“国不可一日无君”的信念根深蒂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观念始终未变,只是现代的统治者不再局限于皇帝罢了。

于是,柴天微微颔首道:“既然如此,今日便在这汴梁御街之上,于万民面前登基称帝!

国号定为大周,年号改为昭武!

自明年正月初一始,便是昭武元年。”

此言一出,军民无不惊讶:“陛下登基乃天下盛事,怎能如此简略?这般行事虽省却劳资耗费,却委屈了天子身份。+卡?卡·小+税?网\ /哽_新?蕞\快¨

我等虽愚钝,亦愿倾力筹备盛大的登基大典。”

众人并非抗拒柴天的决定,而是认为这样过于简朴,未能彰显天子应有的威仪。

柴天听出了众人的心声,笑言道:“眼下金国未除,不宜铺张。

今日宣示国号、改换年号,己属破例之举。

天子威严在于民心所归,而非繁文缛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