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水浒:开局大闹忠义堂 > 第112章 他都不会放弃这次机会

第112章 他都不会放弃这次机会

位。

因此,这些原本就有一定权势的官员拥戴年长的赵楷,实属正常。

吕颐浩若能占据高位,他们几个亦有望成为副相或枢密使。

“这安排不妥!郓王虽有才艺,却仅是末节小事。

郓王行事轻佻,难以担当天下重任。

康王虽年轻,但气宇轩昂,有明主之风,理应继承大统。”

应天府尹黄潜善站出发声。

应天府位于商丘,离汴梁不远。

当年黄潜善在黄河防线溃败、柴天兵临汴梁时,便察觉形势不妙,立即率部南撤至江南。

应天府地位崇高,堪比一路。

但黄潜善在江南并无根基,他想谋取高位,却敌不过江南东路安抚使吕颐浩。

于是转而支持康王赵构,毕竟在他支持者中,他的官职最高。

不少士人持相同观点,认为若支持赵楷,胜算渺茫,故转而拥护赵构。

若赵构登基,黄潜善自是首选之人,其他人也能位列副相。

“国难当头,急需一位能担当大任的英主,而非年迈庸碌之辈。

康王沉稳大气,足以承继大统!”

另一人出列,乃长腿将军刘延庆。

赵桓即位时,刘延庆因是童贯心腹而遭贬。

其子刘光世通过贿赂秦桧,出任鄜延路兵马经略使。

然而刘光世在黄河防线因争功失败,反被柴天用凌振乱炮炸死。

倒是刘延庆因祸得福,在江南得以参与此次拥立新君之事。

“刘延庆,你不过是一介武夫,怎敢妄论国事!”吕颐浩见刘延庆支持康王赵构,立刻站出来斥责。

“哼,吕安抚,到了这种地步,你还对武将如此轻视?难道敌寇来犯时,你要亲自上阵迎敌?”黄潜善针锋相对,立即反驳吕颐浩。

“连刘太尉都支持康王,可见康王深得人心,理应承袭大统!”有人高声说道。

“刘延庆何德何能称得上太尉!我辛兴宗绝不逊于他!”门外传来另一道声音,正是刚到的淮南东路安抚使辛兴宗。

他是童贯的心腹,曾为西军将领,后通过童贯的关系离开西军,转任淮南路安抚使,官职与昔日上司种师道相当。

辛兴宗也参与过战斗,此时匆匆从淮南赶来,就是为了争得拥立之功。

辛兴宗的到来,让郓王赵楷阵营中有了重要助力,气势顿时高涨。

就在那时,辛兴宗身后又有人开口:“下官以为,刘太尉所言有理。

国难当头,应立贤者为君。

况且,以天命而言,康王之封号顺应天意,康地本在南方,今康王于江南登基,实为天意。

而郓王封地在山东郓城,那里己是敌占区,若郓王登基,失去根基,恐不符天命。”

此人不仅支持赵构,还提出了天命之说,令赵构及其支持者十分欣喜。

“你叫什么名字,将来朕定有重赏!”赵构面露喜色地看着说话者。

对方闻言,心中亦是喜悦,恭敬行礼道:“下官楚州安抚使宋江,多谢陛下!”

这位以天命之说迎合康王赵构继位的,正是昔日梁山泊首领,如今的赵宋楚州安抚使宋江。

楚州安抚使宋江,名义上是楚州知州,隶属于淮南东路安抚使辛兴宗。

此次随辛兴宗赴镇江,原是为了助威,可宋江却迅速倒向康王赵构。

在宋江看来,郓王赵楷虽年长且获江南东路安抚使支持,但辛兴宗作为武将也表态支持赵楷,这使得赵构处境略显孤立。

然而,身为六七品官员的宋江,其态度却至关重要。

他提出所谓的“天命说”,为赵构站台,此举虽可能触怒上司辛兴宗,却让赵构颇为欣赏。

若赵构登基,宋江将因拥立之功得到提拔。

他在楚州己待得厌倦,手下如卢俊义等人早己不服管束。

留在楚州不过是个空架子,不如冒险投靠赵构,即便不能成为朝中重臣,做个西五品的地方官也足够体面。

“宋江,你胆大包天!梁山旧部竟敢妄言天命,干预朝局!你有何资格在此置喙!”辛兴宗听闻宋江背叛自己转向赵构,当场震怒。

实际上,宋江仅是六品官员,数量众多,本不足为奇。

但他的“天命论”对赵楷极为不利,反而为赵构争取了更多支持,这才是问题关键所在。

“我道是谁,原来是梁山水泊的匪首。

传闻此人在山寨时,便善于耍弄手段,编造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名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