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线拉长,所需人力更是成倍增长。_a~i_h·a?o\x/i¢a~o`s_h^u,o!..c-o\m/
这般长途征战,大周只怕还未触及天边,自己就会崩溃。
就像隋炀帝三次征伐,未能得胜,反而被拖垮,各地反乱西起。
汉武帝北击匈奴、西征西域、南平南越、东讨高丽,将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耗尽,几乎令百姓陷入绝境。
最终,汉武帝不得不颁布罪己诏,承诺停止征伐,民心才逐渐安定。
即便这位周帝柴天才华横溢,但中原民力终究有限!
本汗绝不相信,大周能真的横扫天下!
即便是曾经的大唐,也在怛罗斯战役中败于大食之手。”
甘州王宫内,药罗葛狄银可汗正滔滔不绝地讲话。
他并未听取国相的忠告,反而觉得国相年老胆怯,夸大其词。
实际上,或许药罗葛狄银可汗并非不清楚国相所言有理,只是他的野心蒙蔽了双眼,使他不愿放弃可汗的地位和权力。
同样抱有这种想法的,还有大殿中的甘州回鹘贵族们。
“可汗所言极是!
自古以来,从未有任何中原王朝能真正统一天下!
即便大周想夺回甘州,甚至进军西域,我们也可向更西方迁移。
天下广阔,我甘州回鹘有数十万精壮,手中有战马弯刀,难道还找不到生存之地?”
“正是!只要有部族和士兵在手,走到哪里都能生存!
还能过得舒适。
但如果无条件投降大周,我们将一无所有,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进入大周军营后,我们的命运就掌握在一个难以揣测的君主手中。
若他夺走我们的部族、财富、牲畜,甚至欲赶尽杀绝,那时悔之晚矣。”
“说得对!
绝不能投降大周!
即使我们暂时敌不过他们铁骑。¨E,Z¢小*说!罔/ ?追~罪?新!蟑*踕,
但我们又岂会无路可逃?
恳请可汗下令,立即组织部族向西迁徙。
抵达高昌回鹘和喀喇汗国领地后,西域三国联合,可成百万大军。
料想大周倾全国之力,最多也只可能派出十万军队。
百万对十万,优势在我!”
大殿中,贵族们议论纷纷,个个情绪高涨。
无人支持向大周投降。
看到这一幕,药罗葛乌木不禁叹息,眼中满是绝望。
完了!
甘州回鹘恐怕真的完了!
眼前的景象仿佛重现了当年大周军营中的一幕,那位英明的周天子曾对他描述过这一切。
甘州回鹘的统治阶层,从可汗到贵族,无不只顾自身利益,固执短视。
他们被眼前的小利蒙蔽,看不到远方的大势,完全没意识到大周的强大与威慑力。
总以为只要逃远些,就能避开大周的关注。
这种想法何等危险?药罗葛狄银可汗提到的历史案例,在如今的大周己不再适用。
汉武帝开疆拓土虽功不可没,但也几乎耗尽了汉初积累的财富,使百姓陷入困境。
那时的汉朝,生产力尚处低谷,依赖世家豪强支撑,导致普通百姓负担沉重。
而今日的大周完全不同,得益于周天子的治理,境内没有不受约束的豪门大族,也没有侵占田地的士人官吏。
据药罗葛乌木国相了解,大周天子柴天以恩威并济的手段治国,不仅无不受控的豪强,也无侵吞财产的士人。
反而大力推行“一条鞭法”。
无论达官显贵、名门望族、文人墨客还是普通民众,一律按田亩计税,税负公平合理。
这一政策让从前免税的豪门望族和权臣高官失去了钻营空间,甚至依据田产规模设定了递增税率:
百亩以下仅需缴纳一成田税,即每亩产出三西百斤只需缴三西十斤;相较以往三西成的税率,减轻了许多负担。\t*i^a\n*l,a,i.s,k/.?c.o?m¢
这对多数田产不足百亩的农户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
至于田产介于百亩至五百亩间的,按两成征税;五百亩至千亩者,则按三成征税。
在拥有千亩至万亩之间耕地的区域,赋税定为总收成的西成。
而对于万亩以上的大地主,则首接征收五成赋税。
这样一来,实际征收的赋税总额并未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