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水浒:开局大闹忠义堂 > 第169章 总好过拖累整个队伍

第169章 总好过拖累整个队伍

这些新增加的赋税主要来自过去未曾承担重税的地主和世家,而非普通的平民百姓。

尽管这些大地主和世家感到心疼,但他们同时也身处一个工商业极为繁荣的大周。

特别是自柴天登基后,政府大力推动工商业发展,许多地主和商贾通过商业活动获取的利润远超土地收益。

因此,他们对额外缴纳的田税并不十分在意,因为他们在其他领域获得了更大的回报。

更为重要的是,大周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忠诚于国家的民众和士兵,这确保了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凭借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稳固的社会结构,大周能够支持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每一次的征战,大周都能收获丰厚的战利品,包括牲畜、财富及人力资源,其价值远远超出作战成本。

这意味着每次征战都能带来净收益,不仅未增加国家负担,还进一步壮大了国力,为未来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样的策略让整个大周社会从中获益,无论是皇帝、将士还是普通百姓,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皆因国土扩张而得益。

因此,大周上下一致支持天子的开疆拓土政策。

即便没有足够的财政储备,大周的民众也会自发筹集资金以支持军队出征,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以战养战”模式。

这种优势使大周区别于历史上受制于豪门势力、难以充分调动资源的汉朝与隋朝。

显然,甘州回鹘的可汗及其贵族们未能理解这一战略的重要性。

大周如同一只雄鹰,展翅翱翔,其强大的战斗力让敌人闻风丧胆,甚至能在战争中不断壮大自身。

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敌人逃至何方,大周铁骑总能追击而至。

然而,甘州回鹘中真正明白这一点的,唯有国相药罗葛乌木。

面对甘州回鹘宫殿内顽固不化的可汗与贵族,乌木再次叹息,摇头感叹。

身为国相,他无法袖手旁观,任由他们陷入绝境。

暂时躲避不失为明智之举。

于是,乌木沉稳说道:“可汗既然决心己定,那就尽早启程吧。

大周的军队就在东面百里之外,随时可能到来。”

这次,狄银可汗终于听取了国相的建议,点头称是。

他己召集甘州以东的所有青壮年及妇孺,在城西集结完毕,即刻准备西迁,并沿途召集西部的部落。

话音未落,狄银可汗便挥手示意侍卫传令出发。

随后,他自己也穿戴整齐,准备上路。

其他贵族见状,纷纷跟随命令,离开宫殿,赶往城西与部族会合。

然而,药罗葛乌木依然伫立原地,似乎浑然未觉。

不久后,当一切准备妥当,狄银可汗在侍卫护送下走向国相,疑惑问道:“国相,您为何还未动身?”

乌木望着侄儿,微微一笑:“可汗,您先走吧。

我己经年迈,难以承受长途跋涉的艰辛。

我们的族人中也有许多老弱之人,同样无法适应这样的旅途。”

在甘州留守,至少还能勉力支撑几日,总好过拖累整个队伍。

可汗带领全族迁移,即便抛下老幼妇孺,行进速度也有限。

为了避开周军追击,必须有人驻守甘州,负责断后。

换作旁人,我实在难以放心,那就让我带着这些时日无多的老弱留下,为大军争取时间!

药罗葛乌木此言一出,狄银可汗亦深受触动:"叔父,老弱确实无法带走,但您乃我之叔父,更是甘州回鹘的国相与智囊。

本可随我们一同前行,抵御周军之事,何不让那些部族中的老弱承担?牺牲老弱以保全青壮与孩童,这不正是我游牧民族一贯的传统吗?"

药罗葛乌木听罢,缓缓摇头:"若非我在,那些老弱恐怕连周军一次冲锋都抵挡不住!我的决定己定,请可汗速速起程!"

"既然叔父如此坚持,我便不再多言。

待我日后在西陲有所成就,必定挥师东归,为叔父复仇!"

话音未落,狄银可汗便毅然决然地率领部众,在这漆黑的夜晚向西疾驰而去……

"启禀陛下,据探子回报,甘州城西有大规模军队移动的迹象。

那是狄银可汗集结各部族,正仓皇向西撤退。

前锋营杨再兴将军请求陛下下令,是否立即展开追击?"

大周军营,中军帐内,一名前锋营探子入帐禀报,柴天闻言微微一笑,望向帐外沉沉夜色,缓缓摇头:"无需急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