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水浒:开局大闹忠义堂 > 第181章 仍会增加不必要的损失

第181章 仍会增加不必要的损失

可见,“半渡而击”一旦施展,便极其凌厉。!精\武-小!说*王~ ′首?发\

即便是在西域广袤沙漠中,这一策略依然奏效。

只需将兵法中的河流换成八百里瀚海即可。

高昌王与药罗葛可汗若将兵力布于沙漠边缘,周军稍作休整后发起进攻,疲惫的高昌军未必能抵挡住恢复体力的周军。

若身处沙漠,则正如俗语所说,“行百里者半九十”。

八百里瀚海,让周军先行跋涉六七百里,而高昌军则在后方一二百里处设伏。

此时,周军难以在沙漠中恢复战力,反而会在最虚弱时遭遇伏击。

而高昌军则真正占尽先机,可趁机对疲惫不堪的周军进行追击乃至全歼……

高昌王与药罗葛可汗商议后,迅速达成一致。

高昌王调动了本国五到六万兵力,再加药罗葛可汗带来的不足两万甘州回鹘残部,总计约七八万人。

同时,他派遣使者前往邻近的龟兹王处寻求合作。

龟兹王迅速响应,决定派出西五万士兵加入战局。

如此一来,高昌、龟兹及甘州的联军总人数接近十余万。

此外,双方还预备了十万左右的后备力量,以备不时之需。

对外宣称此军规模达三十万,主力集结于赜口及更深处的沙漠之中。

“高昌王与龟兹王终于有所行动了。”柴天站在玉门关内,天子行营之中,目光深邃。

“他们聚集了十万左右的人马,在靠近高昌的沙漠中布阵,意图阻挡我大周。”

自瓜州和沙洲收复以来,柴天并未在城中过多停留。

在妥善安排留守官员后,他率军进驻玉门关。

关外是一望无际的戈壁与沙漠,而关后则是瓜州沙洲和河西走廊,连接着被征服的西夏地区乃至关中的战略要地。

一旦需要物资补给,这条贯穿千里的道路完全掌握在大周手中,仅需月余即可完成调配。.t?a-k/a`n*s*h?u~.?c′o.m′

尽管玉门关位置偏远,但丝绸之路己然畅通大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百多年来,河西走廊的西郡历经数个势力统治,积累了不少财富。

即便无需从大周腹地调配军需,其储备己足够支持西征大军的需求。

除粮草和饮水外,西征军几乎无其他消耗。

沿途多为兵不血刃即告捷,武器损耗极微。

柴天率军驻扎玉门关,既让将士适应戈壁环境,也为后续入西域做准备。

在此休整,同时囤积粮草,构建营地,作为未来远征的支持。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柴天虽驻守玉门关,仍密切关注西域动态。

梁山旧部如鼓上蚤时迁、金毛犬段景住及神行太保戴宗等,虽无统兵才能,但擅长侦查。

在戴宗协助下,即便相隔八百里沙漠,也能迅速获取情报。

小队行动灵活,半月即可往返。

于是,柴天对西域敌方动向了然于胸。

高昌王的战略看似巧妙,实则忽略了士气的重要性。

大周铁甲军无论战斗力还是斗志,皆无对手。

“陛下,这位高昌王虽有几分头脑,但终究有限。

他竟以为召集三十万大军就能威慑我们大周,阻拦朝廷大军,实属荒诞!

回想大唐时期,高昌王鞠文泰凭借丝绸之路要冲的地位,无论西来东往的商队都要经过高昌,仅靠收税就财源滚滚,称霸西域。

可惜鞠文泰自负国力,对大唐多有轻慢。

唐太宗李世民派侯君集率数万精兵讨伐,鞠文泰起初不以为意,认为唐军难以穿越沙漠,谁知侯君集昼夜兼程,迅速逼近高昌边境,鞠文泰闻讯惊惧而亡。”

“如今的高昌王依仗背后回鹘势力,纠集全国兵力对抗我大周,实在愚不可及!”

玉门关的周军营帐内,韩世忠听完高昌王的部署后冷笑一声,对天子柴天和诸位将领说道:

韩世忠外表粗犷豪迈,像极了《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当年因性情暴躁被唤作泼韩五。·0!0·小`税/惘* +醉~薪+彰^結?哽*辛*哙-

不过跟随柴天后,受其影响渐读兵书,如今论兵法谋略己不输历史上的那位中兴名将,年仅而立之年便展现非凡才智。

那时的岳飞,约莫三十岁上下。

韩世忠则因历经战火洗礼及岁月雕琢,己成就赫赫功名。

在这个由柴天主导的时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