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铁血军魂,抗战传奇 > 第154章 归程如虹

第154章 归程如虹

的火山岩上与敌人拼杀,在悉尼港的炮火中抢救平民......在关岛战役时,我们为了争夺一座灯塔,三天三夜没合眼;在仰光,战士们背着受伤的百姓蹚过齐腰深的污水......”

“但我们做到了。”林晓梅仰头饮尽烈酒,喉结滚动间,当年在富士山受伤留下的疤痕微微凸起。她摸出贴身收藏的枫叶书签,那是在东京战役后,从一棵烧焦的枫树上摘下的,书签边缘还带着弹孔,“外东北的黑土地重新插上了中国界碑,当地的鄂伦春族老人握着我的手,说终于能安心打猎了;关岛的渔民现在唱的是《茉莉花》,他们用贝壳串成项链送给我们;悉尼的唐人街挂起了红灯笼,那些曾被日军欺压的华侨,现在能挺直腰板做生意了。这些,比什么勋章都实在。记得在夏威夷,一位华侨老太太把祖传的玉佩塞给我,说这是给救命恩人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宸突然哽咽,推了推滑落的眼镜。他从口袋里掏出个铁盒,里面装着从各地收集的电台零件,还有半张烧焦的密码本,密码本上还留着他当年破译时的潦草笔记。“还记得在东京做红旗时吗?我用眼镜腿补五角星,现在......”他摸出胸前的红绸布条,那是当年裁剪国旗时的边角料,“华侨寄来的照片里,那面红旗还在东京塔飘扬,颜色褪得厉害,可每个褶皱都像在说话。他们说,那是照亮整个日本的光。有次截获日军密电,他们居然称那面红旗为‘噩梦之旗’,因为只要看到它,就知道败局已定......”

陈淑贞擦拭着眼角,从医药箱底层翻出个铁皮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用过的青霉素瓶,瓶身上还贴着不同语言的标签——中文、日文、英文、澳州原住民的图腾符号。铁皮盒最底层压着一叠泛黄的信件,是被救治的各国百姓寄来的感谢信。“这些年救了多少人,我早记不清了。”她的声音带着颤抖,“但在仰光港口,有个被地雷炸断腿的孩子,现在成了当地医院的学徒。他写信说,想把‘救死扶伤’四个字刻在手术室门上。还有在夏威夷,那位被我们从美军集中营救出的华裔老人,临终前还念叨着要给灭寇军祈福......有个澳洲士兵,受伤后吵着要学中文,说要把我们的故事带回祖国......”

周卫国别过脸去,狠狠抹了把脸:“妈的,老子怎么也跟着煽情了!”他抓起酒坛猛灌,却不小心呛到,剧烈咳嗽起来,脸上泛起潮红,“等交接完,老子要回山西老家,开个铁匠铺,专门给乡亲们打锄头——比造坦克炮舒坦多了!不过......”他的声音突然低沉,盯着自己布满老茧的双手,“要是老家的小子们想听听打鬼子的故事,老子也能吹吹牛。记得在外东北,我们的坦克陷进雪坑,是当地老乡用马拉犁的方式把车拽出来的......”

帐篷外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士兵捧着染血的军旗冲进来,军旗上的弹孔密密麻麻,边缘还残留着硝烟的焦黑。旗面上“灭寇军”三个大字虽已褪色,却依旧醒目。“报告!外东北的抗联同志送来急信!残余日军在海参崴旧要塞引爆毒气弹,二十多个村民中毒!”

杨涛的佩剑“噌”地出鞘,紫色烟花纹闪过最后一丝微光,仿佛在回应主人沸腾的战意。剑身刻痕累累,记录着无数次战斗。“通知医疗组,带上所有解毒剂!林晓梅,调一个加强连,我们乘运输机......”

“司令。”陈淑贞按住他的手腕,目光坚定却满含不舍,眼中泛起泪光,“这是解放军的防区了。”

空气瞬间凝固。杨涛握着剑柄的手青筋暴起,指节发白。窗外,悉尼港的灯火次第亮起,远处传来归航船只的汽笛声,悠长而苍凉。他望向地图上那片用红笔圈出的外东北,仿佛看见雪原上挣扎的村民,听见孩子们痛苦的哭喊。往事如潮水般涌来——在东京的巷战、富士山的硝烟、关岛的暴雨、悉尼港的海战......每一场战斗都伴随着牺牲,每一寸土地都浸透鲜血。他想起在夏威夷登陆时,为保护战友挡下炮弹的炊事员;在仰光,为抢修通讯设备被流弹击中的通讯员......

“你说得对。”他缓缓收剑入鞘,声音低沉得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从今天起,灭寇军......”

“等等!”朱宸突然冲出帐篷,片刻后抱着台老式发报机回来,发报机外壳布满弹痕,天线用铁丝勉强连接,机身上还贴着“东京战役纪念”的纸条。“最后一次,让我们用这个向全世界道别!”他颤抖着调整频率,电流声中,熟悉的发报声响起,那是四年前从东京发往重庆的捷报密码,“嘀嘀嗒嗒”的声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