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58章 猎火鸡大赛

第158章 猎火鸡大赛

立体防御体系——一个巨大的、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

第一波攻击(69架)在距离美国舰队很远时,便被美军战舰的雷达牢牢锁定。清脆的警报声响彻舰队,但作战信息中心(cic)里,却是一片冷静而高效的忙碌。雷达官报出方位和距离,引导官在图板上标出航迹,通讯官则将一道道指令,迅速传达给在空中巡逻的战斗机。¢p,o?m_o\z/h-a′i·.?c~o^www.

米切尔的战斗机群,获得了超过十分钟的宝贵预警时间。f6f“地狱猫”战斗机得以从容地爬升至云层之上,占据了最佳的攻击高度,然后像一群等待猎物的猛禽,静静地俯瞰着下方。当衣衫褴褛的日本机群还在因落后的无线电性能而艰难地调整队形时,美军战斗机已如闪电般扑来。

空战瞬间演变成一边倒的屠杀。侥幸穿过战斗机拦截网的少数日机,又一头撞上了由新型vt近炸引信炮弹构成的火墙。

这是一种足以改变战争规则的“黑科技”。在此之前,美国海军的高射炮主要依靠光学瞄准和定时引信来进行射击。老式高射炮的原理非常简单,也非常粗糙:炮手先用光学测距仪估算来袭飞机的大致高度和航向,再通过机械计算器算出“提前量”,最后在炮弹里装上一个定时引信,把爆炸时间设定为若干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换句话说,传统高炮只能依赖预估时间在空中“盲炸”一片区域,赌敌机会恰好飞进炮弹爆炸的范围。这种方法有几个致命缺陷:

测距误差大:飞机速度快,高度变化频繁,估算再精准也难免偏差。

命中概率低:即便在战前严格训练的美军舰炮手,击落一架飞机也通常要发射几百发炮弹。

浪费弹药:大量炮弹白白爆炸在空中,既消耗资源,也影响视线。

而vt近炸引信彻底改写了这一切。每枚炮弹内部都装有一个微型无线电发射器,它会不断发出电磁波。一旦炮弹飞近飞机机体(一般在7米以内),反射波的强度骤然增强,引信立即触发爆炸,无需任何人为设定。

这种自适应“智能引爆”,让防空火力从“靠运气撒网”变成了“精确感知猎物”。它的效率是传统高射炮的数倍:

一次齐射就可能在飞机航线上形成密集的弹片云,几乎不可躲避。

对高速低空俯冲的攻击机也能持续追击拦截。

即使炮弹没有直接击中,强大的破片杀伤也足以将脆弱的日军飞机变成火球。

最终,这一轮炮火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击落了大批日机。第一波攻击机群损失了42架飞机,仅有一枚未爆炸的炸弹侥幸落在“南达科他”号战列舰上,砸出一个坑,但并未爆炸。

攻击,彻底失败。

紧接着,规模最大的第二波攻击机群(128架)接踵而至。此时,美军飞行员士气高昂,他们面对的是一群训练不足、驾驶着性能落后的飞机的日本新飞行员。一名兴奋的美军飞行员,在无线电中用他那浓重的美国口音高喊道:“这真他妈的像一场老家的射火鸡大赛!”。

这个生动的绰号,就此载入史册。面对动力强劲、装甲厚重且火力凶猛的“地狱猫”,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显得如此脆弱和过时。至少70架,最终统计为97架日机在这次攻击中被击落或失踪。少数突防的飞机,也只是对“胡蜂”号和“邦克山”号航母,造成了微不足道的轻伤。

小泽的第三波(47架)和第四波(82架)攻击,则更加混乱和悲催。由于日本飞行员拙劣的导航技术,第三波机群大部分甚至没能找到美国舰队,仅在零星的遭遇战中损失了7架飞机。第四波机群同样无功而返,指挥部命令他们飞往关岛降落。

米切尔早已料到此举,并设下了一个致命的陷阱。他早就派出了27架“地狱猫”战斗机,像一群耐心的猎人,守候在关岛上空。当日军飞机在燃油即将耗尽、准备降落的最脆弱时刻,美军战机发动了突袭,30架日机被凌空打爆,其余19架在降落后,也被摧毁在地面上。

这场“射火鸡大赛”的胜利,并非仅仅是一款更先进的战斗机或更优秀的飞行员的胜利,而是一个完整作战体系的胜利。其成功链条环环相扣:雷达提供远距离预警;高效的战斗机指挥中心进行精确引导;“地狱猫”战斗机在性能上形成代差优势;美军飞行员拥有更扎实的训练;最后,由vt近炸引信武装的舰队防空火网,构成了最后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