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女穿男:农家儿郎要争气 > 第73章 探望(一)

第73章 探望(一)

生以为,此题看似论君子之本,实则暗合新帝登基以来,励精图治,以农桑为本,轻徭薄赋,使民生复苏,此乃立国之本。故破题时,由农桑之重引申至国本之固……”

“……次场‘经义’题,抽到《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学生联系新帝登基前战乱频仍,登基后改革科举、整顿吏治、稳固边疆,正是由修身齐家,至治国平天下之行。答此题时,着重阐述了‘平天下’非止于武功,更在于文治教化,选贤任能……”

“……第三场‘策论’,论‘仓廪实而知礼节’。学生结合杨家村由战乱流离、食不果腹,到如今因板岩之利,族人得以温饱,进而知礼向学之变化,论述了‘富而后教’乃治世常理,但也点出若无良法引导,仓廪实亦可能滋生骄奢淫逸,反失礼节。故需以教化并行……”

“……最后一场‘诗赋’,题目‘春耕’。学生避开一味颂扬春景,转而描绘农人‘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之艰辛,结尾以‘但得仓廪满,何辞筋骨疲’作结,点出农桑乃社稷之基,农人之苦乃盛世之砖……”

吴秉卷眼中异彩连连,尤其是那篇联系杨家村实际的策论和立意深远的春耕诗,更是让他忍不住拍案叫好。

“好!好一个‘富而后教’!好一个‘农人之苦乃盛世之砖’!”

吴秉卷激动地站起身,在书房里踱了两步,看着杨知允,眼中满是激赏。

“知允啊知允!你在堂上表现己是上佳,但这考场之上的发挥,思虑之深,格局之大,更远胜于平时!尤其是这策论,能由一村之变,窥见治国之理,又能居安思危,点出教化并行之要,切中肯綮,发人深省!这诗赋更是立意高远,不落俗套!好,实在太好了!案首之名,实至名归!”

杨知允被夫子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微微垂首:“夫子过誉了,学生只是将心中所想如实写出。”

“如实写出,己是难能可贵!”

吴秉卷继续感慨道:“许多学子读书读得迂了,只知寻章摘句,哪能像你这般,将圣贤道理读活,又能观照当世,切中时弊?这才是真正的读书种子啊!”

两人正聊得兴起,书房外传来脚步声和说话声。

“爹,娘说家里来贵客了?是谁……”

一个清朗的男声响起,随即门帘被掀开,走进来两个青年男子。

为首的身材高挑,约莫二十七八岁,面容端正,眉眼间与吴秉卷有几分相似,穿着县衙文吏常见的青色布袍,显得沉稳干练。

他身后跟着一个稍年轻些的男子,约二十五六岁,身形挺拔,眼神灵活,穿着一身半新的蓝色长衫,气质更显儒雅些。

“承宗,继业,你们回来了!”

吴秉卷笑着招呼。

“快来看看,谁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